欢迎访问 养殖政务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谷雨

时间:2024-04-22 14:25:15 作者:admin

  1713511621364.jpg

  谷雨是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2024年谷雨节气的交节时间为4月19日21:59:33,甲辰年三月十一。谷雨一词,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温快速回升,降水量开始增加,有利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农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在这一时节,牡丹姹紫嫣红,桃李争奇斗艳,布谷声声催播种,春天很快就要结束了。“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一到,我国北方地区的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上升,雨量增加,雨后彩虹现象开始出现。一些地区开始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逐渐有炎热之感。随着谷雨节气的结束,炎热的夏季就要到来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叁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群芳谱》云:“雨为天气之和气,谷得雨而生也。”都时候的是谷雨是播种季节,作物得雨而生。谷雨有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说的是这一时节气温上升,雨水增多,湖中的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在低空中鸣叫,催促农人下田播种;桑树变绿,戴胜鸟在桑树枝头跳跃,蚕农养蚕的季节开始了。《四民月令》云:“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礼记·月令》用一大段专门讲述这个季节养蚕缫丝之农事,可见蚕丝在古代的重要地位。“是月也,命野虞毋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具曲植籧筐。后妃齐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无有敢惰。”这个月是不能砍伐桑树和柘树的,斑鸠和戴胜鸟在桑树林嬉闹,这就意味着要准备养蚕的工具了。皇帝的后妃也要准备采桑养蚕。妇女不要过分打扮,减少女红等杂活,专注于蚕桑之农事。之后,要把蚕茧分给妇人,让其缫丝,并根据成丝的重量考核其业绩。这些蚕丝是用来制作祭祀的礼服的,不能怠慢偷懒。《淮南子·时则训》也有类似记载:“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乃禁野虞,勿伐桑柘。鸣鸠奋其羽,戴鵀降于桑。具朴曲筥筐,后妃斋戒,东乡亲桑,省妇使,劝农事。”即这个月生命气象旺盛,草木生长迅速,要严禁砍伐养蚕用的桑树、柘树。准备好采桑、养蚕的工具,后妃们要斋戒后参加采摘桑叶的仪式。减少妇女的其他事务,使其专心采桑养蚕。

  唐代诗人王建《雨过山村》就有“妇姑相唤浴蚕去”句。其中,“浴蚕”,指的是古人用盐水选蚕种的农事活动。“闲看中庭栀子花”,说明这个季节栀子树也要开花了。

  雨过山村

  王建(唐)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蚕是原产于中国的特殊动物,主要分两大类:一种山蚕,也叫祚蚕,以祚树叶为生;另一种家蚕,也叫桑蚕,以桑叶为生。人类用来吐丝制成衣物的主要是后者。蚕成熟后就吐丝把自己裹在里面,“作茧自缚”的成语由此现象而来。茧是由一根长度为300~900米的丝织成的,人们在蚕破茧而出之前把丝抽出来供织衣物用,称为“缫丝”。以蚕丝织成的衣物称为丝绸,是中国特有的产品,因此,中国又被称为“丝国”。丝绸、茶叶、瓷器是中国名扬世界的三张永久性名片。在上古的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大禹在治水涂中遇到涂山氏在桑林野合生下儿子启。据《史记》记载,周人始祖后稷就是有邰氏之女姜嫄踩巨人脚印而生,一说是在桑林中行走时踩到巨人的脚印的,也与桑树有关。四川省青神县县名就来自于传说中的蜀王蚕丛氏“青衣而教民农桑”。据说,篆字的“蜀”就是蚕字的变形体。《诗经》中就有大量的诗篇与桑树有关,如《鄘风·桑中》,说的是美女和靓男到桑林中约会。在这里,桑林是爱情萌发之地。很可能当时到处都是桑树,青年男女在桑林中幽会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小雅·隰桑》则是描写青年男女在桑林中幽会的欢愉。

  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小雅·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

  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我们可以推测,当时房前屋后桑树众多,最早可能是供人类食用(桑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粗蛋白),后来偶然发现趴在桑叶上嚼食的蚕宝宝长大后还可以结茧,更偶然发现蚕茧抽丝可以织布,于是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对桑树的崇拜,一些神话传说自然就和桑树结合在一起,连《周易》都离不开桑树。其《否》卦象征着君子困厄之时,因此:“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苞桑就是根深蒂固的桑树,即高大的桑树。在即将灭亡的时候时来运转,君子得到了吉祥,如同身靠高大的桑树,不可动摇。

  专家们根据考古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1926年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考古发掘中发现被刀切过的半个蚕茧,被考古学家认定为桑蚕茧。西阴村所处的时代为仰韶时期(距今约5600-6000年)。后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纺织工具,可以推断古人养蚕织丝的时间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即距今5300-4500年左右。1958年,考古学家在大汶口遗址挖掘中发现了丝绸织品,可以断定至少在5300年之前古人就身穿丝绸了。由于丝绸是中国特有的产品,大约在战国时期就传到印度等国家了。到了汉代,随着汉武帝向西域的扩张,丝绸随着其他产品流向西亚等国家,这条贸易路线也被称为“丝绸之路”。在唐代,从福建等地向欧洲等国家进行贸易的水路自然也会带着丝绸,因此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据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介绍,在查士丁尼时期,中国丝绸通过水路传到罗马,立刻引起了罗马贵族妇女的珍爱,导致“丝绸已变成一种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促进了丝绸从中国向罗马的远途贸易。吉本记载,“一磅丝绸在罗马能卖到英两黄金”。对丝绸的酷爱几乎耗尽了罗马帝国的财力。为此,查士丁尼大帝鼓励商业使臣从中国带回养蚕技术。正是某一位使臣在掏空的手杖中藏着一些蚕卵并成功带回罗马,才使欧洲掌握了养蚕、缫丝和丝绸制造技术。当然,直到今天,中国在这方面依然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不过,吉本讲述的这个偷蚕卵的故事很有意思,中国蚕真的是通过这样不光彩的途径进入欧洲的吗?

  谷雨节气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故有些地区也把这一时节的雨水美其名曰“桃花雨”或“桃花泛”。“雨生百谷”,越冬作物需要雨水滋润才能返青拔节,春播作物也需要雨水浸泡才能播种出苗,雨水的增加有利于作物、树木生长,故称“谷雨”。这一时节,牡丹盛开,争奇斗艳,有些地方把牡丹花也称为“谷雨花”。季节不等人,布谷的叫声实际上是农人内心的自我催促。这一时节,南方大部分地区雨水丰沛,北方的雨量也大幅度增加,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谷雨节气期间。雨水对于南方水稻等作物的插秧、播种以及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为的生长十分重要,故有“春雨贵如油”之说。“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疑”。谷雨节气一到,黄河流域的春季蔬菜开始种植,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越发重要,南方的早稻也要抓紧插秧。农人一年的忙碌开始了。

  谷雨时节,由于雨水、阳光充足,茶叶肥厚、营养丰裕。这时候采集的茶叶,一些地区叫“二春茶”,也叫“谷雨茶”。其名贵程度不亚于“明前茶”。一些地区的茶农对谷雨茶的采集时间要求十分苛刻,只有谷雨这一天上午采集并带着露水的茶叶才能算作谷雨茶。过了谷雨,由于温度升高,雨水充沛,茶叶生长较快,质量开始下降了。由于谷雨茶的珍贵,2005年由设立在杭州的8家茶叶教育、科研机构提出倡议,倡议把谷雨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倡导“茶为国饮”,号召“全民饮茶”,促进茶叶消费,推广中华茶文化。2009年起,中国茶叶学会联合社会各界,在每年的谷雨这一天举办“全民饮茶日”活动,推广茶文化。采茶是浙江、江苏等南方茶区在谷雨节气的重要习俗。江苏紫砂陶都宜兴古称阳羡,阳羡茶在唐宋为上品,谷雨前所采之茶更为名贵,东坡诗就有“雪芽我为求阳羡”句,并且已经成为当代宜兴阳羡茶的最佳广告词。唐代诗人陆希声居然连咏十九首,可见其对阳羡茶的喜爱。其中“春醒酒病兼消渴”说明了茶的功效。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

  苏轼(宋)

  柳絮飞时笋箨斑,

  风流二老对开关。

  雪芽我为求阳羡,

  乳水君应饷惠山。

  竹簟水风眠昼永,

  玉堂制草落人间。

  应容缓急烦闾里,

  桑柘聊同十亩闲。

  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陆希声(唐)

  二月山家谷雨天,

  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

  惜取新芽旋摘煎。

  有意思的是,冯梦龙《警世通言》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篇,记载王安石由于年轻时读书过去辛劳养成的痼疾也需要用阳羡茶来治疗,不过需要用三峡中“瞿塘中峡水”煎服:“东坡告辞,荆公送下滴水榜前,携东坡手道:‘老夫幼年灯窗十载,染成一症,老年举发,太医院看是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有荆溪进贡阳羡茶,圣上就赐与老夫。老夫问太医院官如何烹服,太医院官说须用瞿塘中峡水。瞿塘在蜀,老夫几欲差人往取,未得其便,兼恐所差之人未必用心。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哪知苏子回京路过三峡时睡着了,醒来后已是下峡,于是取了下峡水带给荆公,再次给了王安石教育他的机会:“荆公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老夫若非亲到黄州,看过菊花,怎么诗中敢乱道黄花落瓣?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宫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离席谢罪。”这当然是小说家言,但阳羡茶在宋代就十分有名,当是真的。相近的故事来自于清人陆廷灿《续茶经》中摘录的宋代祝穆《事文类聚》:

  《事文类聚》:赞皇公李德裕居廊庙日,有亲知奉使于京口,公曰:“及还,金山下扬子江江南零水与取一壶来。”其人敬诺。及使回举棹日,因醉而忘之,泛舟至石城下方忆,乃汲一瓶于江中,归京献之。公饮后,叹讶非常,曰:“江表水味有异于顷岁矣,此水颇似建业石头城下水也。”其人即谢过,不敢隐。

  故事情节近似,只是人物和地点发生了变化。但祝著在前,冯著在后,显然冯梦龙采用了“乾坤大挪移”之法,真是武林高手。

  唐代僧侣有饮茶风尚,晚唐著名诗僧齐已留下了多首与谷雨有关的茶诗,可以看出茶与修行有极大的伴生关系。其中一首是《谢中上人寄茶》:

  谢中上人寄茶

  齐已(唐)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翠绿鲜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将晚时,还未采满筐。尽管谷雨佳茗难得,但诗人还是迫不及待地招来邻院的客人品鉴新茶。

  谷雨还是渔民的重要日子,一些地区的渔民称之为“谷雨节”。这一天要举行盛大仪式祭拜海龙王,祈求出海平安,鱼虾满船,第二天即结伴出海打渔。从季节上看,谷雨到来,气温回升,鱼虾开始上游,有利于捕捞。山东胶东谷雨节气习俗就是祭海。每年4月20日,是山东省荣成市的渔民节日。该节起源于谷雨节。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谷雨时节,海水变暖,鱼类游到浅海地带,是渔民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保佑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很多地区的渔民都要举行祭海活动。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过去,渔家由渔行统一管理,海祭活动一般由渔行组织。旧时村村都有海神娘娘庙,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谷雨一词的产生来源于仓颉造字有关。在此之前,人们长期使用绳子打结来记事,仓颉造字之后,惊天动地,轩辕帝于是在春末夏初之际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同研习,并表彰仓颉之功。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后,上天感其功德,降下谷子庆贺众生从此脱离蒙昧,谷子成雨,故曰“谷雨”。陕西省白水县就有一座仓颉庙,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可考历史,现存有以元、明、清为主的古建筑群,是为纪念中华汉字始祖仓颉而建,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每年谷雨当天,游人及前来祭拜的信众甚多。

  谷雨过后,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各种有毒的害虫开始活跃起来,对人畜均有伤害。因此,民间有在谷雨这一天张贴“谷雨贴”以震害虫的习俗。有意思的是,尽管害虫的种类很多,但多以毒蝎代之,因此“谷雨贴”多为一只大公鸡。公鸡是蝎子的天敌,《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就讲到孙悟空上天界请来昴日星官战胜西梁国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的故事。这蝎子精本领高强,连神通广大的孙大圣都不是对手,但昴日星官现出本相大公鸡后,叫一声蝎子精现本相,再叫一声蝎子精死于非命。可见公鸡正是蝎子等毒物的克星。也有的地方画符以震毒虫的。当然,不管画公鸡还是画符,都反映了人们寻求安慰和安全感的心理。

  谷雨之后,自然界阳气骤升,天气渐热,易引动人体内蓄积的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一些疾病。为此,通过食疗养生是必要的。谷雨正是春茶上市的大好季节,多喝春茶有利于清火、明目、利尿、解毒。《本草纲目》中就有以茶解毒的记载。传说人文始祖神农氏因尝百草而中毒,就是用茶叶来解毒。

  谷雨节气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习俗。

  在山西谷雨节气习俗是禁蝎咒符。旧时,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画上印有咒符。

  河南谷雨节气的习俗是牡丹花会。谷雨前后牡丹盛开,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河南至今流行“谷雨三朝看牡丹”的习俗。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会,始之于隋代,开始由洛阳市人民政府举办,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起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节会,改由国家文旅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名称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时间也由过去的每年4月15日-25日扩大为4月5日-5月5日。其他地方,如山东菏泽、四川彭州也举办“牡丹花会”“牡丹花节”等活动。人们徜徉在花海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唐末诗人王贞白,曾写过两首题为《白牡丹》和《芍药》的诗,也都与“谷雨”有关。前一首说:“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后一首说:“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只有在谷雨时分,牡丹和芍药才显得格外精神和美丽。清代顾禄所着的《清嘉录》里也有“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的记载。

  南北方一些地区至今还流行一种“走谷雨”的风俗。即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相互探望,叙旧谈新。吃过午饭后,人们还相约到野外去“踩青”,在“踩青”的过程中愉悦精神,开阔视野,体味亲情。

  北方多地在谷雨节气吃香椿。民谚语曰:“雨前香椿嫩如丝”,因此北方一些地区有“谷雨食香椿”的风俗。谷雨前后,香椿新芽初绽,醇香爽口,富有营养,人们采来香椿,或炒或拌或焯或调汤,吃得是津津有味。营养学家认为,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谷雨时节吃香椿,有“春补”的作用。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漆园村是地理标志产品“高口红椿”最主要的产区,每年都会在谷雨节气到来时上市,其嫩芽颜色紫褐色,连清洗的水都会变成淡紫色,深受老饕的喜爱。但产量有限,因而价格昂贵,一些老饕居然在每年谷雨节气到来前会亲自驾车前往海拔700多米的红椿产地等候采摘。

  西北一些地方谷雨节气的习俗是桃花水浴。谷雨的河水也非常珍贵。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在西北一些地区,据说用“桃花水”洗浴可消灾避祸,所以谷雨节这天,家家都派人去挑“桃花水”,用来洗浴,同时还举行射猎、跳舞等相关庆祝活动。

  谷雨时节,自然也少不了诗人出场。最有名的,当然是诗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了。暮春的扬州,头枕长江,怀拥运河,应该依然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琼花灿烂,估计李白游玩得也很尽兴,但突然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到偏远的龙标的消息,大仙的心情一下子忧郁了起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兴致一下子荡然无存。杨花落尽,杜鹃哀鸣,我的朋友,你在那遥远的不毛之地可怎么过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七言诗

  清 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

  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

  一杯香茗坐其间。

  

  

  谷雨是重要的农耕节气,因此,流传下来的农谚很多。

  谷雨天,忙种烟。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家家忙。

  过了谷雨种花生。

  苞米下种谷雨天。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kpxc0525/20240419/98409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养殖政务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养殖政务网 yz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0

联系电话:010-57744786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