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时间:2024-05-22 20:06:11 作者:admin
这是一片被寄予厚望的黑土地。
2020年7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走进玉米地,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为这片黑土地上的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便是梨树县。它地处“三大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东辽河、招苏台河横贯全境,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的美誉。
多年来,梨树县牢记嘱托,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加强黑土地保护,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努力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更多经验。
今年春耕以来,梨树县立足农业大县实际,以现代化大农业为发展方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4+2梨树模式”升级版,聚焦机制创新,开辟规模经营新路,强化科技支撑,打造富民强县“4+1”全产业链,在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上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保护耕地,一种模式的持续推广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梨树县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始终牢牢守住耕地这一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多年来,梨树县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把黑土地保护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推广“梨树模式”,创新良技良法,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3年,梨树县以‘梨树模式’秸秆还田为主体,探索实施更加节本增效的黑土地保护‘4+2梨树模式’升级版,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模式、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模式、秸秆覆盖垄作种植模式和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模式(包含留茬少耕)’+‘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说。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梨树模式”从2007年十几公顷的“秸秆全覆盖”试验田起步,到2023年推广面积达到近21.6万公顷,占全县玉米耕作面积的95%以上。
为全力破解推广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应用机械化难题,县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制出多功能免耕播种一体机。“该机器实现了在秸秆覆盖地表的条件下满足施肥、播种农艺的要求。”王贵满说。多功能免耕播种机的研发成功,是保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高标准规范实施的又一新式机器,将在实施保护性耕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梨树县不断拓展“梨树模式”内涵外延,建设万亩示范区5个,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单元40个,新建粪肥堆沤点1255个,推动“4+2梨树模式”实现全域示范推广。
高产稳产,一个小院的持续助力
春耕生产,科技先行。
在刘家馆子镇鑫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一边对合作社的春耕生产进行技术指导,一边开展低洼地玉米粗根壮苗实验以及抗逆高产品种的筛选鉴定实验。
“因为低洼地的秸秆覆盖导致地温低、出苗质量差等问题,我们研究利用微生物菌剂和高产品种两方面,来综合实现当地的玉米高产实验。去年,通过我们的微生物菌剂,以及高产品种的综合技术,使试验地增产大约10%左右。”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高铭阳告诉记者。
在科技的助力下,粮食高产的奇迹正在不断上演。合作社理事长赵刚对这一点深有感触:“这种菌剂特别好,对作物的根系作用特别明显,比其他没用菌剂的作物根系深、根系多,产量也比其他的高很多。我们期待科技小院的专家能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以及对农业的更多助力。”
科技小院的存在,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还推动了当地农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全县。
“今年我们根据去年总结的高产品种特点,筛选掉产量较低的品种,更新主栽品种。然后继续进行粗根壮苗实验,再结合去年实验的基础,把两项技术综合应用。通过将这些高产品种和微生物菌剂技术相结合,扩大示范面积,让当地的农户看到这项技术的效果,进行更好的推广,提高当地的玉米产量。”高铭阳说。
增产增收,一种技术的持续应用
农业生产环环相扣,良种良法相配,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真正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多年来,梨树县不断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提升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
春耕时节,梨树县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里上演一场“滴灌革命”,只见两卷被架起的滴灌带在农民的拖拽下飞快转动,随着一圈圈管带被展开铺平,大地上架起了“灌溉网”。
与以往的大水漫灌不同,滴灌带的使用可将水源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棵植株根系,并结合用肥情况,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滴灌和施肥,达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效果。
滴灌带的铺设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取得了良好的灌溉效果?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业专家赵鹏飞给出了答案:“使用滴灌设施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梨树县应用很早,主要是在风沙区用得比较多,可以解决每年发生的季节性干旱,在需要补水的时候,可以通过水肥一体化补水,另外就是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已知的正常肥料利用率大约是40%,水肥一体化之后可达到80%左右,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可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
减少水肥的过量投入,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减轻肥料喷洒对环境的污染……事实证明,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根滴灌带转变了农户传统的施肥灌溉观念,如今,滴灌带已成为梨树农民应用“水肥一体化”等配套栽培技术种粮的重要农资,是当地农民应用科技种田的重要“帮手”。
梨树县将继续探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切实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粮食高产稳产,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交出梨树答卷。
丰收保障,一个环节的持续革新
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是粮食丰产增收的保障。“五一”前夕,梨树县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适时开展水稻育苗工作,为水稻丰产丰收开好头、起好步。
一排排育苗盘码放整齐,一株株水稻秧苗绽绿吐翠、长势喜人,在梨树县孤家子镇胜丰家庭农场的育苗大棚内,技术人员正行走其中,仔细察看着秧苗的生长情况。
刘彦杰是胜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从事水稻秧苗培育工作多年,她的农场内现有7栋大棚用于水稻育苗,占地约5000平方米。今年刘彦杰的育苗棚内增添了新“装备”,一盏盏固定在棚顶铁架上的激光植物灯成为她的育苗“法宝”。
“育苗是整个春耕生产的关键环节,秧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丰收与否。今年我们引进新技术,利用激光植物灯对秧苗进行辐照,对比以往,经过照射的秧苗根系长、扎根稳,苗叶生长茂盛,起到很好的生根壮苗作用。”说到激光植物灯的好处,刘彦杰深有感触。
一盏小小的激光灯竟蕴藏着如此大的能量,神奇之处在于它能给作物生长按下快进键。当记者问及其工作原理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贾鹏做出了解答:“激光辐照技术就是根据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模拟自然光中的红光和蓝光,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加上激光之后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效率可以提高5到10倍以上,从而加强了秧苗的抗病性以及抗逆能力,这样秧苗下地之后缓苗快,大约两三天就可以达到正常生长状态,之后在生长期中,各项指标也都会增强,最重要的是经过照射的农作物产量能够提高10%左右。”
激光植物灯“上岗”,为刘彦杰的育苗大棚增添了十足的科技感,也为今年水稻的秋收保驾护航。如今,科技元素在梨树县春耕生产过程中应用频率越来越高,现代化管理、机械化耕种、科技化育苗都在为智慧农业注入新动能。科技赋能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也让他们更加坚定实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愿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天的梨树,正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持续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因地制宜走好农业合作化道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为我省实现“千亿斤粮食”注入新动能,让中国饭碗里装更多更好的中国粮。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405/t20240522_89114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通化:田畴染新绿 插秧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