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不敢忘!袁爷爷,我们好想您……
时间:2024-05-23 03:59:33 作者:admin
视频素材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广东共青团等
2021年5月22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深爱的这片沃土。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
图源:央视新闻
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他依然没有放弃。1970年11月,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来到野生稻最集中的海南,由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带路,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大约两百平方米的野生稻中,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药异常。袁隆平接到电报赶到三亚,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
图源:央视新闻
这个愿望在同年11月2日实现。当天,在湖南衡南县,双季稻亩产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超世界纪录。得知这个消息,袁老高兴得像个孩子。
图源:央视新闻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90后”的袁隆平,总是葆有年轻的心态,这正为真正的90后年轻人所喜欢。
在秘书辛业芸访问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传》中,袁隆平称,因为自己这种凭兴趣和爱好的性情,到毕业时,大学同学们给了他一个鉴定: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合起来就是自由散漫。
他说,“哈!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也还是这样。我不爱拘礼节,不喜欢古板,不愿意一本正经,不想受到拘束。”
由于身份证损坏,在补办身份证录指纹时,袁隆平开心地向现场的民警“炫耀”:“我是十个螺嘞,我手是十个螺。”
图源:人民日报
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说自己“脑瓜子没糊,90后九九表还可以考一考。九九八十一,哈哈哈……八八六十四,哈哈哈……”。
这段视频曾引发网友热议,其中热度最高的一条评论亮了。
图源:央视网
身为院士,当被问到为啥不带博士生?袁爷爷说:“这麻烦得很,死脑细胞的。”
图源:央视网
一个个珍贵的画面,看着看着就笑了,而笑着笑着,眼眶不知不觉湿润……
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成真了!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曾经梦到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
而梦想也正逐渐成为现实!2021年11月15日,浙江龙泉,袁隆平院士生前参与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巨丰5号”喜迎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可达2米,单穗实数粒比普通稻多3倍。
图源:央视新闻
2022年9月2日,湖南长沙,隆平稻作公园工作人员展示了巨型稻的实拍视频:几名女性农业人员站在稻田中举起手臂,水稻比成人伸直手臂还高。当时水稻已经齐穗,即将进入成熟期,株高最高可达2.2米。
图源:顶端新闻
这些两米多高的巨型稻引发大家对袁隆平老先生的怀念,不少网友留言:“梦想成真了,袁老”“这盛世如您所愿,禾下乘凉已不是梦”。
三年匆匆,时序轮回,恍惚间,仿佛又看到袁老还是穿着那身朴素的衣服,站在曾经抚摸过无数次的稻浪间,幸福地微笑。
图源:人民日报
深深致敬
深切缅怀
袁爷爷
我们想念您!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405/t20240522_36669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