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83万亩小麦“喜开镰” 有望实现丰收
时间:2024-06-14 02:28:55 作者:admin
风吹麦浪,遍地金黄,眼下正是小麦收获的季节。近日,宝应县83.36万亩小麦收割全面开镰,小麦生产有望实现丰收。
科技赋能让宝应县广大农民实现了夏粮丰收的梦想。夏集镇的种田大户郑飞在2001年初中毕业后,前往上海学习汽车修理技术。三年后,他凭借掌握的一技之长回到家乡创业。郑飞每年都会进行跨区收割,足迹遍布湖北、河南、安徽、辽宁和黑龙江等地,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16年,郑飞果断承包了三洋河村的200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和小麦。如今,他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00多亩。利用无人机精耕细作,郑飞实现了种植的规模化和生产的现代化。他介绍,通过采用条播机或者无人机进行播种,每亩田可节省约30元成本。这不仅提升了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无人机施肥不仅均匀,还不会破坏农作物且作业效率高。郑飞对高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享受到了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诸多便利。他不惜投入,购置了包括无人植保飞机、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和大型拖拉机在内的各类农机设备,总价值超过400万元。目前,郑飞已成为全县知名的“新农人”,他的成功背后是全县农业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
今年,全县“三夏”作业高峰期共引进拖拉机75台,收割机510台,共建立应急服务队15个,配备应急作业联合收割机78台,农用水泵168座(其中流动泵20个),粮食烘干机97组,组建服务队队员县级14人,镇(区)65人。
高效的田间管理为农民夺取夏粮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小麦越冬和返青期经历了多次强降温降雨雪天气,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强化田管技术措施,指导及时排水降渍,科学镇压、合理施肥等促弱转壮措施,科学应对恶劣天气对小麦生产造成的威胁,有效促进了苗情转化。产量形成的拔节孕穗期,县农业部门大力宣传发动拔节孕穗肥施用的重要性,抽穗扬花期着力打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一喷三防”防控总体战,为小麦高产、高品质形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据统计,全县拔节孕穗肥施用面积达90%以上,穗期病虫防治面积达166.9万亩次。
“我种植的小麦有930亩,在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夏粮生产夺得了丰收。”安宜镇陈家村的种田大户张来贵说到。他感慨道,关键时刻,总能看到宝应县相关领导和农技人员出现在乡村田头。正是他们无私的奉献,给广大农民种田带来了希望。他表示,有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和指导,自己对种田更有信心。
此外,宝应县在良种选择上也下了大功夫。近年来,县里主推镇麦12、镇麦15等系列高产、优质品种,大幅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据了解,今年,全县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2号的种植面积已达46.84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6.2%;示范种植的中强筋品种镇麦15面积增幅较大,达14.85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17.8%,较上年增加6.19万亩,已成为全县第二大小麦品种。全县以镇麦12号、镇麦15、扬麦23等为主的中、强筋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已达98%以上。
“我们种的小麦,产量高、品质好,看上去总是金灿灿的。”泾河镇一农民自豪地说。
今年全县小麦丰收在即,不仅是农民们美好愿景,更是对全县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助力宝应县的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4/6/7/art_12435_112658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