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政务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殖政务

“南海粮仓”渔耕忙

时间:2024-06-26 06:27:33 作者:admin

  

  从天空俯瞰,海南1900多公里的环岛海岸线犹如一条“珍珠项链”,光彩夺目。

  海面上,一座座耕海牧渔的“蓝色粮仓”星罗棋布地镶嵌其中,织就一幅美如画卷的海上牧场诗意渔耕。

  近年来,海南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渔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水产养殖产量超过73.9万吨,同比增速9.77%,增速居全国第一位。

  育种创“芯”

  常年温度在22摄氏度至27摄氏度,环境好水质优,海南发展水产苗种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新贤村,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路水产”)苗种基地实验楼工作室里,一位技术工人拿起一个蓝色的注射器,将一个小小的芯片注射进罗非鱼腹腔内。

  拿起扫描仪对准鱼体“嘀”一声,电脑屏幕上便弹出一组数据,显示出这条鱼的体重、年龄及家系等信息。“这就是罗非鱼的身份证,每条鱼都有一个编码。”宝路水产董事长袁文儿介绍,公司成立了20年,他们的罗非鱼也培育了20代。20年来,他们每年都要给数万尾罗非鱼植入芯片,通过对芯片信息的跟踪追溯,精准掌握鱼群的生长状况。

  第20代罗非鱼共有150个家系,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的罗非鱼,将被挑选出来进入下一轮筛选环节。过去20年,宝路水产始终重复着这样一套动作,由此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罗非鱼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

  “科学选育,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品种退化等问题。”袁文儿说,为了更好认识罗非鱼,宝路水产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合作,组建起一支涵盖鱼类营养、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免疫与病害等多学科国际化科研团队。

  “做种业,必须长期投入做科研。”谈起罗非鱼的育种之路,袁文儿有自己的看法。他以三文鱼举例,像挪威这样水产养殖很发达的国家,虽然已经坚持做三文鱼育种50年,但企业和科研人员仍未停止步伐。

  经过年复一年的良种选育,宝路水产的罗非鱼种苗品质逐年提升,选育出青宝路、蓝宝路、红宝路3个罗非鱼品种。如今,宝路水产的罗非鱼苗年产能已超10亿尾,占全国罗非鱼种苗市场的15%,年产值达1.5亿元,并先后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农村部“国家水产种业强优势阵型企业”。

  针对罗非鱼的科研工作仍在继续。“科技代表着颠覆性,鱼种的培育必须要运用新科技。我们专门建了一个车间,在直径3米、深1米的养殖桶里运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可以培育出室外5亩水面的鱼苗,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养殖效益也提高了。”袁文儿期待“穿着皮鞋养鱼”的景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

  宝路水产只是海南水产苗种企业以科技赋能水产种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全省规模水产苗种企业有138家,国家级水产种业阵型企业4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4家,拥有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石斑鱼水产原良种场,“三鱼一虾一螺”热带特色苗种产量居全国前三位,年培育销售亲虾30万对以上,培育审定水产新品种9个。2023年,黄鳍金枪鱼人工养殖、苏眉鱼和红瓜子斑的人工繁育在海南实现首次突破。今年,黄鳍金枪鱼又首次实现了人工产卵孵化。

  车间养殖

  海岸、沙滩、红树林,海南自贸港建设坚持的定位之一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渔业,保护生态是前提。

  东星斑、南美白对虾、东风螺在“楼里游”,养殖用水集中供应、循环使用,养殖废水集中处理……走进文昌市会文镇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一幅渔业产业生态化、科技化转型发展的图景呈现在眼前。

  冯家湾位于文昌市东北角沿海,北依清澜港、南靠潭门国家级中心渔港,具有良好的渔业产业发展基础,这里的虾苗产量一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近30%,曾被誉为海南“虾苗谷”。但常年粗放式的水产养殖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倒逼渔业生产方式转变,文昌市推动冯家湾一类生态红线区内养殖池塘、养殖场全部退出,2020年规划建设占地6408亩的冯家湾产业园,鼓励当地养殖户“往岸上走”,让水产养殖“上楼”。这样既可解决养殖户的生计问题,又可以集中处理养殖尾水,通过达标排放改善周边环境。

  “一开始本地村民没见过也不大理解这种养殖方式,我们就一点一点做给大家看。”冯家湾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林尤郁说,村民们看到污染少了,产量多了,收入也明显增加,开始相信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锦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树洪从1983年开始在户外养殖斑节虾,至今已有40年养殖斑节虾的经历。“与传统地面粗放式养殖方式不同,‘上楼’后的渔业养殖通过科技化的手段,更环保、效益更高。”王树洪说,以前户外气温不稳定,生长速度慢,“上楼进房”后室内恒温,虾的生长期由140天减少到110天,产值增加3倍以上。他一口气租下5栋楼,用来养殖斑节虾。

  如今,园内企业育苗存活率最高达到七成,园内养殖户育苗存活率也从以前的50%增长至80%;生产效率提高,养殖周期缩短,效益提高了60%;土地利用率比传统养殖提高3倍。

  “上楼”养殖效益的提升让养殖企业和传统养殖户看到了生态化、科技化转型发展的前景。园区已引进渤海水产和水科院东海所等48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项目51个,总投资额73亿元。其中包括育种类企业、育苗类企业、成鱼养殖类企业、产业配套类企业及科研院所等,逐步形成科研育种、种苗繁育、饲料供应以及产品销售等产业链,形成了立体化养殖技术体系。

  目前,园区已经成功在车间养出东风螺、南美白对虾、老鼠斑鱼、海马等10多个种类。据统计,2023年园区完成产值5.47亿元,增长42%。作为海南省首创“上楼”养殖模式的园区,冯家湾产业园持续探索更多渔业品种进入车间养殖、育苗的经验,为近百名渔民提供就业岗位。

  深海牧渔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深远海养殖的省份,海南正以全国最大的奖补力度,加快推动海南渔业“往深海走”。2023年新增养殖水体30万立方米,今年以来新增养殖水体40万立方米,超过去年全年增量。目前,全省已建成大型桁架类网箱4个,推动在建9个,计划建设13个;初步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11个,其中5个被评定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动在建现代化海洋牧场2个。

  从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栖湾海岸出发,7.9海里处的海面上,只见3个庞然大物矗立在蔚蓝色的海洋中。一个是2万立方米的大型深水抗风浪桁架智能养殖网箱,另外两个是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场1号和3号。

  2023年年初投产的“普盛海洋牧场3号”平台正在进行养殖作业。“风速4级到5级,浪高0.8米到1米。”在平台养殖网箱里,军曹鱼乘着海浪欢快游动。养殖人员纪新向通过手机查看气象水文数据和智能巡网机器人传来的水下图像。纪新向告诉记者:“从图像中可以及时甄别病鱼、死鱼或者网箱封堵等异常情况,从而减少潜水员下水的工作量。”

  今年46岁的纪新向原是当地的养蟹户,他意识到粗放式养殖对环境造成破坏,并非长久之计。随着“讨小海”式养殖塘逐步被清退,纪新向找到一份新工作——牧渔人。

  “这套深远海网箱智能化作业系统是海洋牧场实现智慧化养殖的核心系统。”纪新向说,通过数据精确掌握鱼类的生长状态,这是过去“靠感觉、凭经验”的粗放式养殖难以实现的。

  在“普盛海洋牧场3号”上,餐厅、客房、光伏发电装置、网络信号等一应俱全。“一个是规模化设施,一个是智能化管理,有现代化技术加持的海洋牧场,既能提高渔获量,又能推广生态友好的养殖方式,还能推动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等业态的发展。”海南普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荟群说,截至2023年底,“普盛海洋牧场1号”已经顺利起网第二批渔获,“普盛海洋牧场3号”也已顺利起网第一批渔获,两座平台投产至今累计养殖量约270万斤,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5月30日,“普盛海洋牧场6号”在广州南沙命名交付。“普盛海洋牧场6号”作为新型养殖旅游平台的代表之作,是一艘集生态养殖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养殖平台,具有休闲、娱乐、住宿等功能,可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

  “走向深远海,我们告别了过去露天养鱼的时代,开启了‘舒适’的养鱼生活。我常和家人说别担心我,在这里当渔民,住得好,吃得好。”站在“普盛海洋牧场3号”平台上,远望泛着金光的海面,纪新向心情舒畅,在他看来,海上风光无限好。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406/t20240624_36851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养殖政务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养殖政务网 yz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0

联系电话:010-57744786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