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大国粮仓安稳 筑牢经济发展根基
时间:2022-01-14 21:13:55 作者:admin
仓廪实,天下安。迈步新征程,巩固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就一定能保障大国粮仓安稳,为经济发展筑牢根基。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解决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近段时间,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在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2022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粮稳天下安,稳住粮食,对做好经济工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14亿人口,不能指望别人养活。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十八连丰”。应该说,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产量高、供应稳、储备足,也为稳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放眼国际国内,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从中长期看,由于人多地少,我国粮食供求仍是紧平衡态势,且“紧平衡”越来越紧。受到资源、环境以及育种技术研发水平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世纪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也给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不确定性。近年来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首先捂紧自己的粮袋子,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将平均提高10%到20%。但是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上不高,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70%左右。此外,一些地方放着大片良田不种粮食,去建养殖场、种花卉果木,甚至用来搞绿化、搞景点,有的还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这些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质量恶化的风险。因此,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快建设旱涝保收、绿色生态的高标准农田,不断夯牢粮食产能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但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仍有短板和弱项。比如,一些种质资源库(圃)由于经费不足,保存、保育、复壮等工作时断时续,特别是尖端科技人才缺乏,造成我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部分工作较为滞后。因此,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应用广、市场潜力大的粮食新品种,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想方设法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是抓好粮食生产的关键举措。这就需要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责任,加强政策供给;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和防病虫害发生的能力,等等。据了解,财政部门已提前下达明年相关转移支付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等,这有利于调动农民投资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仓廪实,天下安。迈步新征程,巩固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就一定能保障大国粮仓安稳,为经济发展筑牢根基。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201/t20220105_82626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在协调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下一篇:感悟大国领袖的农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