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2-04-13 03:33:27 作者:admin
辽农办农发〔2022〕149号
各市农业农村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
为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抓好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农业生产工程中心、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制定了水稻、玉米、大豆等8个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2年4月11日
辽宁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良种选择
参照《2022年辽宁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名录》,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米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抗病性强、熟期适宜的品种,加强优质高食味水稻新品种推广,种子发芽率一般要求在85%以上。
二、育秧管理
1.育秧准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岗无盐咸地块扣棚做床。基质育秧选用生产应用良好、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自制营养土要确保混拌均匀,养分均衡,土质疏松,pH值4.5~5.5。一般4月上中旬气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播前做好晒、选、浸、催等种子处理。人工手插秧软盘、钵盘每盘播量65~70克干种,机插秧硬盘每盘播量控制在90~110克干种,隔离层和常规育秧播量不超过每平方米200克干种。
2.秧期温度调控。大棚集中育秧播种后覆土应保持均匀一致,可覆盖无纺布或地膜保温保湿,无纺布或地膜在秧苗青头时揭掉。适时通风控温炼秧苗,棚内温度出苗前不超过32℃,1叶1心时25~28℃,2叶1心时22~25℃,3叶1心时20~22℃,避免出现2.5叶期棚内温度超过25℃的“双二五”现象,稻苗生长期间温度不低于10℃。园田和水田高台育秧可平铺无纺布保温,本田育秧应采取拱棚覆盖。为提高保温效果,可在床面平铺地膜或无纺布外覆盖农膜。当秧苗1叶1心时及时撤去棚内地膜或棚外农膜,并根据温度和秧苗长势及时通风炼苗。
3.浇灌追肥。苗床要浇透底水,出苗期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水。出苗后要控制浇灌,2.5叶前要在秧苗出现早晨叶尖不见露珠、中午心叶卷曲、秧盘表土发白等情况才可补水,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浇水时间宜在早晚。井水或地下水不能直接使用,应先“困”后浇,避免因温度骤降影响秧苗生长。局部缺水,可少量喷浇,杜绝大水漫灌。秧苗叶片普遍褪绿或发黄脱肥时,每百平米苗床可用硫酸铵2~3千克兑水100倍液叶面喷施,喷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防止烧苗。
4.病害防治。春季气温波动较大,要密切关注注意秧苗生长情况。在营养土杀菌、种子拌种消毒、1叶1心期浇喷药剂等三个环节防治立枯病或适时进行秧苗调酸处理。大棚育秧1.5叶期以后,如遇低温阴雨天气,转晴后要立即通风补水,防止苗床温度升高过快,并对秧田消毒,防止青枯病发生。
5.移栽前准备。移栽前3~5天,每平方米苗床撒施磷酸二铵100克,后喷清水洗苗,可用噻虫胺等药剂预防潜叶蝇。在秧苗不萎蔫的情况下应蹲苗壮根,有利于插秧后快返青、早分蘖。有条件地区可增施生物菌素,进一步提高秧苗素质。结合秧苗生长、水田供水等实际情况,做到适龄期移栽。
三、本田栽培管理
1.本田耕整地。本田秋翻18~20厘米、春旋12~15厘米后,选择晴好天气开展整地作业,实现田面平坦、土壤细碎、上糊下松、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的整地效果,结合除草封地,沉浆保持水层3~5天即可插秧。盐碱较重的地块要注意多次泡田洗盐,沉浆天数要适当延长。
2.适时移栽。我省主要采取秧龄为3.5叶的毯苗机插移栽方式,结合育秧早晚,移栽期一般从5月上中旬开始至5月下旬结束,最佳移栽期为5月15~25日,尽量不插6月秧。插秧深度小于2厘米,插后行直、穴匀、秧正。栽前要加强农机手在线培训,保证机械插秧质量。
3.构建合理群体。以我省水稻品种产量结构,通常亩成穗25~28万穗,每株秧苗形成有效茎蘖5个以上,移栽基本苗数4.5~5.5万株,插秧密度应根据地力条件,一般插秧规格9×4~5寸,每穴3~5株,强分蘖品种可适当减少移栽密度。
4.合理施肥。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相配合、氮磷钾元素要均衡、硅肥和锌肥适当施用的原则,因需因地合理施肥。结合翻耕或旋耙亩施充分腐熟优质农肥1000~1500千克。一般亩施纯氮12~15千克、五氧化二磷5~10千克、氧化钾10~15千克、硅肥30~50千克,锌肥1~1.5千克。氮肥分为基蘖肥(基肥40%、蘖肥25%~30%)、穗粒肥(穗肥25%~30%、粒肥0~5%),基肥于旋耕前施用(有条件地区可采用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在原有用量基础上减少5%左右,与移栽时同步施入),蘖肥于7~8叶期施用,穗肥于倒4叶施用,粒肥于倒2叶伸出前施用。磷肥和硅肥全部做基肥施用。钾肥50%作底肥,50%作追肥。锌肥同氮肥蘖肥一起施用。此外,要根据植株叶色变化调整施肥量,叶色落黄严重时要适当增施,反之则少施或不施,避免后期养分不足或贪青晚熟。
5.科学灌溉。坚持以浅水为主、适时晾田、浅湿交替的原则。移栽后浅水护苗3~5天,返青后,本田灌溉以浅水为主、浅湿结合,结合两次灌水的短期落干露田通气;从10叶左右开始,当群体总茎数达到所需穗数80%左右排水晒田;拔节孕穗期保持5~8厘米水层,如遇低温天气(平均气温连续低于19℃或夜间低于17℃),水层深度大于等于15厘米,过后立即恢复原水层,至抽穗开花期浅湿交替灌溉;结实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收获前7天撤水。盐碱地排水洗碱2~3次,移栽后当土壤盐分大于0.2%时4天左右换一次水,水层以浅为主,浅湿结合,出现旺长适当晾田。
6.病虫草害防治。坚持以农艺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做好病虫草害防治。针对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等易发病害,做到早监测、早预防。针对稻飞虱、二化螟、稻水象甲、粘虫等虫害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要充分利用杀虫灯、性诱剂及植保机械等进行综合防控和统防统治,选择晴天或雨后喷施化学药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防止发生药害。针对莎草科杂草、阔叶杂草可在移栽前封闭灭草,针对稗草、牛毛草、鸭舌草等可在移栽后封闭灭草。
7.适时收获。一般在黄熟期至完熟期,当水稻上部茎叶及稻穗完全变黄,籽粒坚硬充实饱满,有80%以上的米粒达到玻璃质,水分含量在17%~20%之间为适宜收获期。可采用一体式收割机完成作业。未降到适宜籽粒含水量的地块,收获后及时进行晾晒、烘干等处理,确保存储安全。
8.应急处置。一是加强对灾害性天气预防,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二是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田间诊断,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对应补救措施。当遭遇低温或高温时,要调控氮肥施用量,适当增加钾肥、磷肥及锌肥。洪涝灾害后,高温烈日天气要渐次排水,阴雨天可一次性排干,清除植株上的泥沙和杂物,排水后适当晒田,实行间歇灌溉,结合植株长势酌情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氮磷钾复合肥等,同时加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治。遭遇高温热害,在深灌水、日灌夜排、调控施肥等基础上,酌情喷施生长调节剂。遭遇风灾、雹灾,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结合长势酌情喷施叶面肥,尽快恢复植株生长。当可能出现霜冻时,及时采取烟雾法、灌溉法等减轻危害。
辽宁省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春播准备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农机检修调试和农机手培训,对秋整地作业和春整地作业地块分类利用联合整地机进行保墒镇压等作业至待播状态。同时,受去年秋季雨水较多影响未能清理或秸秆闲置在田间的地块,应因地制宜选择秸秆处理方式,加快清理地块及不还田秸秆的离田进度。
1.易发春旱且没有秋整地地块。春季尽量少动土,采取少耕或免耕方式灭茬播种或原垄卡种,或只耙、镇压不起垄,平作播种确保墒情,也可利用土壤返浆水及时进行旋耕、起垄镇压连续作业,达到待播状态,于适播期内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2.易发春涝地区和低洼地块。及早清洁农田,利用春季温度回升、春风较大的条件,适时开展散墒作业,明水地块及时排水,在土壤宜耕期内完成整地作业,为适时春播做好准备。
3.墒情适宜或有底墒地块。秸秆深翻还田的秋整地地块,春季土壤化冻后适时进行耙地、起垄、镇压连续作业,保底墒、封表墒。秋整地起垄地块,土层化冻后适时顶凌镇压保墒。春整地地块,土层化冻后适时深松、耙、耢、起垄、镇压连续作业,避免跑墒。
二、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参照《2022年辽宁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名录》,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选择熟期合适、高产稳产、耐密抗倒、抗逆广适、抗病抗虫、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玉米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优质专用型或粮饲兼用型、青贮型玉米品种。其中,覆膜栽培可选择较裸地栽培生育期长7~15天品种,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可选择耐密高产品种,易旱地块应选择早熟耐旱品种。采用包衣种子或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进行二次包衣或药剂拌种,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
三、适时适墒播种
玉米适播期为5~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8~10℃,我省一般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各地要根据墒情分类播种,做到用种精量、下籽均匀、深浅一致、种肥隔离、覆土严密、镇压适度,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1.土壤墒情适宜地块。采取平作、垄作,机械单粒精播,抢墒播种,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作业。
2.土壤墒情差或易旱地块。采取免耕播种或平播、垄沟播种等方式,适当深播或深覆土,加重镇压,也可采取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抗旱节水措施。
3.旱情严重地块。采取“坐水”播种或浇水增墒后播种。
4.土壤湿度大、地温低地块。提早起垄散墒、提高地温,实行垄上播种,适当浅播或浅覆土,并隔天适度镇压。若适播期内未达到播种条件,及时改种早熟品种,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四、科学施肥
1.分层施肥,种肥分离。播种时种肥与基肥分层施用,一次性施肥。一般种肥选择玉米专用种肥(可酌情拌药防地下害虫),施于种子侧面4~5厘米处,种肥隔离,防止烧苗;基肥选择控释复合(混)肥、缓释肥,总养分量含量大于等于45%,亩施肥量为40千克左右,施于种子侧下12~15厘米处。
2.适时追肥促长。播种时未施用种肥地块,苗期可追施肥料,一般在定苗后开沟施用或5~7叶期结合中耕追施,不提倡在没有任何有效降雨的情况下地面撒施。已施种肥或苗情不整齐地块,抓住温湿条件适宜天气,对小苗、弱苗适当施偏肥,促进其加快生长发育。播种较晚、生长发育滞后及水淹过的田块,适时适量追施速效氮肥,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生长发育。
五、适时化学除草
播后选择适宜的除草剂,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墒情好地块以苗前封闭除草为主,苗后茎叶除草为辅;墒情不好地块以苗后茎叶除草为主,苗前封闭除草为辅。苗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结合天气情况,可在玉米2~5叶期喷洒除草剂,为提高除草效果,配制除草剂时可加入功能性助剂。发生萎蔫、畸形等除草剂药害症状,及时选用植物免疫诱抗剂和生长调节剂,调节植株长势,提高抗逆性。
六、苗期管理
1.及早查田补种。发芽出苗阶段及时查田,详细查看有无粉种、药害、病虫害等情况。当田间密度高于预期密度60%时,可周边留双株补偿,反之可毁种早熟品种或及时补种,也可选择早熟的鲜食玉米和饲用玉米品种,并适当增加密度减少损失,同时要注意当季和前茬除草剂残留影响。
2.适时疏苗定苗。非单粒精播地块,应及间苗定苗,一般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如缺苗,可在同行或相邻行就近留双株,保证留下的植株均匀一致,群体结构合理。
3.苗期深松。出苗后要及时行间深松,达到防寒、增温、松土、促根、灭草目的,促进生长发育。
七、病虫害防控
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对玉米大小斑病、穗腐病等病害要做好提早预防、以防为主,对草地贪叶蛾、玉米螟及粘虫等虫害要及早治控、点面结合。积极采用生物或物理方法进行防控,或无人机、高地隙打药机等植保机械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控队伍作用,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果。
八、灾害性天气应急处置
1.制定技术预案。加强灾害性天气对玉米危害的预防,及早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技术预案。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田间诊断,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2.抗旱。遭受高温干旱,根据长势和生理需求,结合节水滴灌工程和田间农田水利设施,采取滴灌、喷灌、沟灌等灌溉措施及时补水,降低田间温度,减轻高温干旱影响。
3.防洪涝。洪涝灾害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清除植株上的泥沙,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散墒,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发育,同时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4.防风抗倒伏。发生风灾后,对植株倾斜未完全倒伏的地块,尽量维持现状,依靠自身能力恢复生长;对植株完全倒伏、茎秆未折断的地块,根据实际情况及早垫扶果穗,防止果穗发芽霉变;对植株倒伏严重或茎秆折断无法恢复的地块,适时抢收;对已绝收地块,视情况及时抢收秸秆作青贮饲料,或及时改种短生育期作物,减少损失。
5.防早霜促早熟。对于发育延迟的田块,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促长,增强抗寒能力;采取站秆扒皮晾晒、割空株、打底叶等促早熟措施,促进营养向籽粒转移,加速成熟;充分利用玉米的后熟作用适时晚收,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
九、机械收获
结合天气情况,充分利用玉米的后熟性强的特点,促进养分积累,保证籽粒充分成熟,降低籽粒含水率,发挥机械收获的优势,适时机械晚收,提高产量。收获后及时脱粒烘干,无烘干条件的要用“码趟子”“上仓子”等方法,及时做好脱水,确保存储安全。
辽宁省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地块选择及整地
1.地块选择。选择排水良好、地势平整的中等以上肥力地块,避免重茬、迎茬。
2.提高整地质量。因地制宜选择不同整地方式。秸秆全量或半量进行深翻还田,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耕翻深度30~35厘米,进行旋耕耙地、起垄,垄距50~60厘米。秸秆进行碎混还田的,灭茬机将前茬的根茬和散落的秸秆进行深度破碎,旋耕起垄机将碎混秸秆和土壤进行翻耕、起垄。秸秆覆盖还田时,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均匀覆盖在地表,需利用免耕播种机播种。非秸秆还田作业的,进行深松起垄,深度25厘米,垄向直,垄距50~60厘米,垄体规范,深度均匀。结合整地可同时深施底肥。
春整地要区别对待,干旱地块以保墒为主,简化整地,采取免耕播种;墒情适宜、符合整地标准地块要耙压结合、旋压结合,起垄、镇压一体化作业;粘重土壤和低洼地块,要及早排涝散墒,提早起垄散墒,提高地温。
二、良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选择适宜品种。根据生态区域特点及市场需求,参照《2022年辽宁省农作优良品种推介名录》,结合当地积温和土壤条件,选择通过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熟期适宜、高抗、优质高产大豆品种。
2.播前种子处理。种子播种前要进行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挑选,剔除病粒、残粒、虫蛀粒及杂粒,净度达到99%,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选用取得国家农药登记的大豆种衣剂,严格规范包衣,自然阴干后装袋存放。
三、适时播种
1.适期播种。当耕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适墒播种。土壤墒情适宜地块,播后适时进行镇压;土壤墒情较差地块,适当增加播种深度,确保种子播在湿土上,随播随压;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可调减播种深度,降低覆土厚度,播后待地表出现2厘米干土层时再进行镇压,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肥水条件及栽培方式合理密植,土壤肥力高,品种植株粗壮、分枝多、生育期长的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适当稀植,分枝少、株型收敛的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品适当密植。亩播量3~4千克,保苗0.85~1.5万株。
四、科学施肥及田间管理
1.科学施肥灌溉。根据土壤养分测定情况,在适当增施腐熟农家肥的基础上,随播种亩施大豆专用复合肥10千克左右,初花期适量追施硫酸铵,开花末期叶面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水溶液。有条件地区播前可微肥拌种,花期、鼓粒期叶面喷施钼、硼肥,以促进植株固氮和豆荚结实率。大豆开花结荚鼓粒期需水量较大,在生长中后期,遇土壤干旱,有条件地块及时补水灌溉。
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在第1片复叶展开时,第一次中耕,耕深15~18厘米,或垄沟深松18~20厘米,并及时灭除田间杂草。株高25~30厘米时,第二次中耕,耕深8~12厘米。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植株旺长,防止倒伏或早衰。
五、病虫草害防治
应选择登记农药品种,按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药量均匀施药,不漏喷、不重喷,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农药。
1.及时防控草害。(1)苗前除草。播种后出苗前,选择90%乙草胺(90%禾耐斯、90%圣农施),或异丙草胺与嗪草酮(赛克、甲草嗪)、扑草净、2,4-D辛酯、异恶草松(广灭灵、田得济、豆草灵、封锄)等药剂混用。(2)苗后除草。在大豆苗后2~3叶期、杂草2~4叶期施药;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大豆田,可选用精禾草克(精喹禾灵、精克草能、金草克)、烯禾啶(拿捕净、灭草敌)、精稳杀得(精吡氟禾草灵)、高效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圣戈、高盖)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大豆田,可选用灭草松(排草丹、苯达松)、氟磺胺草醚(虎威)、三氟羧草醚(杂草焚、杂草净)、乙羧氟草醚、克阔乐(阔侠)等;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发的大豆田,可选择上述两类除草剂混用。
2.有效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原则。采用种子包衣预防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和根蛆等地下病虫害。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用含有福美双、多菌灵有效成分的药剂进行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1%~2%;发病初期,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对田间进行2~3次喷雾防治。胞囊线虫病常发生地区要进行种子处理,用10%的克百威种衣剂或生物菌剂进行包衣。对大豆蚜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当5%~10%的植株卷叶或百株蚜量在1500头以上时防治,每亩用联苯菊酯50克、阿维菌素30克,兑水喷施。对大豆食心虫,发蛾高峰期为8月8~15日,每亩用150~250克80%敌敌畏乳油浸3~4根玉米轴,均匀抛于田间进行熏蒸防治,可进行2次(间隔2~3天)防治;或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其合剂14%氯虫·高氯氟10~20毫升,兑水喷施。
六、收获及贮藏
1.适时收获。大豆收获应在晴天早晨或上午进行,以防炸荚。大豆叶片脱落90%,植株呈黄褐色,茎、荚变黄,摇动植株有籽粒声响时,可人工收获;大豆茎秆变成褐色,叶片全部脱落,叶柄基本脱尽,豆荚和豆粒呈现品种固有颜色,籽粒归圆,摇动豆荚有响声时,可机械收获。收获后及时摊铺晾晒或机械烘干。
2.入库贮藏。大豆籽粒水分控制在12%以下,入库贮藏,并定期通风,防止发热霉变。同一品种单收、单运、单脱、单贮。
辽宁省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地块选择及整地
1.选地。谷子最好的前茬作物依次为豆类、马铃薯和甘薯、麦类、玉米、高粱等。种植谷子的地块通风透光要好、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最为适宜;高产地块水源条件要充足。一般选择地势平坦或略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避免选择重迎茬地块。
2.精细整地,防旱保墒。“不怕谷粒小,就怕坷垃咬”。谷粒小,如果不精细整地,种子及幼根不易与土壤紧密结合,影响谷子出苗。整地一般分秋整地和春整地。春季整地应针对不同土壤墒情适时开展整地,当地表刚化冻时开始顶凌耙耢。对于土壤干旱严重墒情差的地块,需多耙耢重镇压不浅耕;对于土壤含水量大的地块,需采取耕翻散墒,以提高地温。整地要做到平、碎、净,保证出苗。结合整地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更佳。
二、良种选择
参照《2022年辽宁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名录》,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市场俏销的品种。
三、种子处理
1.晒种。播种前1周,选晴天将谷种摊放在席上约2~3厘米厚度,连续翻晒2~3天,以杀死病菌、减少病源,并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用谷子要做好发芽试验,发芽率应保证在90%以上才能播种。
2.选种。可用风选或盐水选种。风选可用风车或簸箕;盐水选种要于播前3~5天,将种子放在浓度10%~15%的盐水内,捞出漂在水面上的秕谷、草籽和杂质,然后再将下沉籽粒捞出,用清水洗2~3遍,晾干。
3.拌种。为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可用50%辛硫磷乳油闷种,药、水、种的比例为1:40~50:500~600。为防治谷子白发病、黑穗病,经盐水选后晾干的种子,播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2%的立克锈水溶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防治效果良好。如果同时既防地下害虫,又要防白发病或黑穗病,可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
四、适时播种
1.播种时期。根据温度和品种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在干旱地区,为了抢墒保全苗,要根据土壤水分确定播期,一般在4月25日后播种为宜。平原地区,墒情较好,一般考虑温度指标,当地温稳定在7~8℃以上时即可播种,以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
2.播种方法。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条播或穴播。亩播种量0.2~0.3千克。
五、田间管理
1.施种肥。一般随播种亩施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5千克作种肥,尽力做到种肥隔离。
2.合理密植。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山坡地每亩2.5~3万株,平肥地3.0~3.5万株;高产地块每亩保苗可达3.5~4万株。
3.药剂除草。播后苗前可喷施“谷友”封地,“谷友”用量140克/亩,兑水30千克,在播后3天内喷施。针对抗拿捕净型品种,在谷苗4~7叶期、杂草4叶前,选择空气湿度65%以上的无风晴天,在无露水的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以后,每亩用拿捕净除草剂100毫升,加入2-4D丁酯(57%)30毫升、或者二钾四氯钠56%可溶性粉剂克、或氯氟吡氧乙酸(20%乳油)100毫升,兑水30千克左右茎叶均匀喷施。覆半膜谷子用量减半,覆全膜可不用或根据情况使用。喷药时加防护罩,防止药物漂移到其他作物。喷药时注意气候、土壤干湿度等条件影响除草剂效果,并防止造成药害。
4.适时追肥。一般每亩追氮肥(尿素)15~20千克。在生产上追施一次肥的较为普遍,拔节至孕穗期两次追肥增产效果更好。第一次在拔节期追施,第二次在旗叶出现后开花前追施。第二次追肥用量以占追肥总量的1/3为宜。
5.防治病虫害。对谷锈病、粘虫等具有爆发性危害特点的病虫害,做好早期预测预报。谷锈病防治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杜邦康宽悬浮剂1500~2000倍液添加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混合喷雾,兼防褐条病和玉米螟、粘虫、粟芒蝇等。
6.适时收获。当穗子背面没有青粒,籽粒变硬呈现固有形状颜色时应及时收获。
辽宁省高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春翻整地
针对不同地区土壤墒情,适时开展高粱田春季整地工作。对于春季降雨量充足、土壤含水量较大地区,在不翻浆起坷垃的前提下,宜提早春翻,耕地深度30厘米左右为佳,耕翻后适度晾晒再整地耙耢,保墒提温。如果墒情一般,也可土地翻、耙、种一次完成,充分利用土壤底墒,保证出苗。播前深翻处理,有利于病虫草害防控及降低上茬除草剂药害危害。有条件的提倡结合春翻每亩施用3000千克农家肥。
二、良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选用品种。根据产后用途(酿酒、食用),参照《2022年辽宁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名录》,并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能够安全成熟的品种。谨防购买夸大宣传、跨区引进的品种。
2.种子处理。播前晒种3~4天,清除杂质。根据地区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防虫杀菌,能够有效预防地下害虫、蚜虫危害,促苗齐、苗壮,减轻顶腐病、除草剂残留危害。建议采用高粱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
三、适期播种
1.播种时期。高粱种子小,芽势弱,遇低温容易粉种,播期主要依据当地年有效积温及高粱品种生育期等情况确定。一般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2℃左右即可播种。不同的种植区域应确定不同的播种时间,阜新、朝阳应适时早播,5月1~10日左右,温度墒情适合即可播种,保证安全成熟;锦州、葫芦岛、沈阳以南地区在确保安全成熟的条件下适时晚播,播期可延迟至6月1日前后。适时晚播温度高,墒情较好,可减少用种量,发苗快、苗齐,可降低或避免螟虫、棉铃虫及上年除草剂残留危害。晚播株高增高,对机械化收获有一定影响。
2.采取适宜栽培模式。使用高粱播种机进行播种,垄作条播或平播,保证深浅一致、覆土薄厚一致,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镇压保墒,一般覆土厚度不超过3厘米。提倡宽窄行或“一膜一带大垄双行”栽培模式,辽西地区大垄底宽100~110厘米(宽行或大行距60~70厘米,窄行或小行距40厘米),其它地区大垄底宽120厘米(宽行或大行距70厘米,窄行或小行距50厘米),滴灌带铺设于小行距两行之间。
3.精量播种。播种量可根据播种机型、种子籽粒大小、芽率及品种特性等进行确定,一般为0.4~0.6千克/亩,早熟、矮秆、株形紧凑品种适当增加播量。
四、科学施肥
1.前期施肥。亩施用长效缓释肥或复合肥30~40千克/亩,口肥磷酸二铵5~10千克/亩,能够保证高粱全生育期生长需要。基肥和种肥分层施入,种肥分离,避免烧苗。要重视速效种肥高质、高效施用,促苗齐苗壮。
2.科学灌溉追肥。根据降雨、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情况,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并结合高粱需肥规律和长势,实行肥水一体化,追施尿素或滴灌专用肥等可溶性肥料。
四、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化学除草一定使用高粱专用除草剂。高粱除草剂施用分为播后苗前和苗后两种方式。建议苗前除草选择莠去津、金都尔进行苗前封地;苗后除草选择莠去津、二氯莠去津(二氯喹啉酸+莠去津)等在苗后5~7叶期进行喷施。严格控制除草剂种类、用量及喷施时期,以免造成药害。
2.加强查田补苗。在2~3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缺苗时要及时浸种催芽补种或借苗、移栽;覆膜播种后及时检查地膜破损和出苗情况,发现地膜破损及时用土压盖,防止大风揭膜;密切关注上茬残留除草剂药害对高粱出苗的影响。
五、病虫害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除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外,也可采用地面喷施或扬撒合适药剂防治地下害虫、黑穗病等,促苗齐、苗壮。在大喇叭口期,采用辛硫磷颗粒剂灌心或喷施康宽等化学方法以及采用杀虫灯、性诱剂、投放赤眼蜂等物理、生物方法防治玉米螟。开花前,喷施康宽防治棉铃虫,插草把诱蛾产卵或喷施药剂防治粘虫。蚜虫呈点片发生时,用50%乐果乳油按说明制成毒砂扬撒。
六、适时收获
当籽粒呈现品种固有形状和颜色,粒质变硬,穗下部籽粒内含物硬化成腊质状,粒色光亮,含水率降至20%左右时即可收获,可采用收割、脱粒、茎秆粉碎、清选等作业一次完成的联合收割机,也可人工收获。人工收获时每20~25棵捆成1捆,竖成攒,晾晒20天左右,籽粒水分达到14%~16%时,再掐穗脱粒。
辽宁省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中等肥力以上,质地疏松、透气、土层深厚、保肥性好,且轮作倒茬三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及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块,或在茄科前茬地施用抗重茬剂。前茬作物未使用过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甲磺隆、异噁草松等除草剂。
二、良种选择
结合地区适应性、农艺要求、市场需求、当地主要病虫害等综合衡量,选择经过审定或登记、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使用优质脱毒种薯。一季作鲜食薯种植区可选择希森、尤金、V7等,二季作鲜食薯种植区可选择早大白、荷兰、中薯5号等,加工薯种植区可选择大西洋、夏波蒂等。
三、种薯处理
1.催芽。采用早熟品种(应用二膜、三膜覆盖栽培的地块),播前30~40天,挑选具有品种特征、薯块一致的脱毒薯种,在15~18℃下催芽,芽长小于等于0.5厘米;采用晚熟品种机械播种,不用催芽。三膜或两膜覆盖栽培选择向阳保暖地势坐床、摆薯、覆土、炼苗,棚内控温5~8℃,炼苗5~7天。
2.切块拌种。使用消毒刀具将芽块切成立体形状,重量不少于25克,建议达到35克,保留1~2个完整的芽眼。切块可用甲基硫菌灵加中生菌素兑滑石粉拌种待播,有条件地区也可单独用生物菌剂拌种。
四、及时耕整地
建议秋季深翻或深松,春季再次旋耕整地,并镇压保墒,结合整地亩施腐熟优质农肥2000~3000千克,配合施用微生物菌剂等。
五、分类分期播种
1.适宜播期。结合当地气象条件,根据不同栽培模式选择适宜时期播种。其中,三膜或两膜覆盖栽培一般在3月上中旬左右,地表化冻20厘米以上即可播种。单膜覆盖栽培一般在3月末至4月上旬播种,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通过4℃时播种。亩用种量150~200千克。
2.合理密植。亩保苗既要根据生产条件,又要结合品种特性,最终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一般亩保苗4000株左右;早熟或植株矮小、分枝较少的品种,亩保苗4000~4500株;晚熟或植株高大、分枝多的品种,亩保苗3500~4000株。淀粉加工品种密度适当大一些,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薯片加工品种控制薯块直径5~9厘米为宜,一般密度每亩4500株;薯条加工品种要求大薯率高,一般密度每亩3500~3700株为宜。
3.播种方法。地膜覆盖采用大垄双行栽培,大行距65~70厘米,小行距25~30厘米。播时先开深10厘米左右沟,然后灌水,再摆放种薯,株距27~30厘米。播种后在薯芽上覆盖细土1~2厘米厚,施肥后再覆土8~10厘米镇压,地面喷洒除草剂封闭,随后铺滴灌带、覆膜,膜摆平、伸直、勒紧、紧贴垄面。双膜覆盖在单膜覆盖基础上,每3垄扣一个高1~1.3米小拱棚,顺垄每隔1米插1根竹篾子,形成拱状,罩上棚膜。罩好拱棚后,在棚内和棚外沟浇水。三膜覆盖在双膜基础上,每2个小拱棚或多个小拱棚外再加扣冷棚,每隔1~1.5米插一条竹坯子,形成高2.4~2.5米拱状,每3米埋1根水泥支柱作支撑后,罩上棚膜即可。
4.因地因需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盲目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除施用腐熟农肥外,播种时一次性施用多元复合化肥,可选择马铃薯专用肥,酌情增施钾肥,忌偏施氮肥。
六、田间管理
1.合理控温揭膜。薯芽出土后及时破膜引苗,盖土保墒。其中,三膜覆盖棚内温度达到25℃时,要打开拱棚两端通风、炼苗、降温,开口程度视温度而定,超过25℃时,要先拆除中棚,再结合实际情况拆除外棚;双膜覆盖棚内温度超过25℃时要通风炼苗,进入4月份可昼揭夜盖,当温度不适于薯块生长、膨大时,要及时撤膜。
2.中耕培土。幼苗长出时,做好查田补苗。采用适宜机具中耕培土,培土厚度应确保薯块膨大后不外露。根据土壤墒情合理灌溉。
3.水肥一体化管理。在基施复合肥50千克/亩基础上,采取“7水7肥”技术,即在马铃薯生育期间滴灌7次,滴施肥7次,前期齐苗后开始滴施肥,开始3次滴施尿素5千克/亩,接着滴施3次可溶性钾肥5千克/亩,最后一次磷酸二氢钾1.5千克/亩,间隔7天左右。根据土壤墒情合理灌溉。
4.病虫害综合防控。选用抗病品种配合栽培措施及喷施化学药剂综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一般在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喷药,视降雨情况确定防治次数,每隔7~10天喷药防治一次,不同种类药剂轮流使用,切忌一种药剂连续使用。选用适宜拌种剂进行种薯块拌种防治疮痂病、黑茎病。通过药剂拌种、沟施或与肥料混合施用防控地下害虫,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进行防治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地上害虫。虫害严重需要多次防治时要注意不同药剂轮流使用。
七、适期收获
鲜食薯根据市场需求,提前1~3天或成熟时收获;加工薯成熟后机械收获前7~10天,机械杀秧。收获时避免机械损伤、风吹雨淋、暴晒和受冻,并剔除病、烂薯,以利贮藏运输。
八、科学贮运
入窖前及时进行窖内地面喷施杀菌剂,密闭一周后通风。马铃薯应在入窖前预贮10天左右,剔除病薯烂薯。贮藏量应控制在窖(库)容的2/3。入窖初期应迅速将窖内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7~10天,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2~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3%。贮藏过程中要适当通风调节库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温、湿度,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挤压和冻伤等损害。
辽宁省甘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选地整地
甘薯适应性较强,但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应选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土质疏松的沙壤土种植,且涝能排、旱能浇。整地最好在秋天进行,深翻22~25厘米,随翻随耙压。移栽前结合起垄、覆膜,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
二、选择适宜品种
应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抗逆性强、商品性好、产量高、检疫合格的优质品种,选择辽薯30、辽薯5、烟薯25、济薯26、普薯32和辽薯19等脱毒种薯。
三、适时育苗
1.育苗时间。日平均气温稳定在7~8℃开始育苗。一般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
2.种薯处理。将种薯放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中浸10~12分钟。
3.苗床建立。苗床要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靠近水源,无薯病的土壤和管理方便的地方。主要苗床类型有大棚三膜覆盖、酿热温床和电热温床。
4.排种。每平方米床面排种35千克左右,用斜排法,种薯头尾相压不超过四分之一,分清头尾,不得倒排。排种后盖细沙5厘米厚,然后喷水湿润床土。
5.苗床管理。开始3昼夜床土温度提高到35℃左右;然后保持床土温度30℃左右,采苗前2~3天,床土温度掌握在20~25℃,停止浇水,进行蹲苗,揭去覆盖物日晒夜晾;苗高达30厘米以上时,及时剪苗。
四、适时移栽
1.移栽时间。一般在5月中下旬,终霜后10厘米地温稳定达到17℃时及时栽插。
2.移栽密度。既要根据生产条件,又要结合品种特性,最终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一般亩保苗4000株左右;短蔓品种,亩保苗4000~4500株;长蔓品种,亩保苗3500株左右。肥地亩保苗4000株左右,瘠薄地块亩保苗5000株左右。
3.移栽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斜插、水平栽插或直插等方法。建议起垄种植,平肥地块可大垄单行种植,垄距90~100厘米,垄高30~35厘米,株距15厘米;肥力较差地块可小垄单行种植,垄距60厘米,垄高20~25厘米,株距30厘米。
五、田间管理
1.及时查田补苗。移栽6天后及时查田补苗。
2.水肥管理。根据田间生长情况,及时滴水。在基施复合肥50千克/亩基础上,膨大期滴施可溶性钾肥7.5千克/亩,收获前10天滴施一次磷酸二氢钾1.5千克/亩。
3.防茎叶徒长。薯秧即将封垄时,用烯效唑5%可湿性粉剂30克/亩兑水30千克均匀喷在秧上。根据情况连喷2~3次,间隔7天。
六、病虫害综合防治
坚持物理、化学防控相结合,合理轮作倒茬,选择无病、抗病品种,采用低毒高效药剂及时防治病虫害。如采用多菌灵防治黑斑病、软腐病、黑痣病等,采用甲基异柳磷防治茎线虫病及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七、适时收获
一般正常收获期应在9月下旬至10月初。留种用甘薯应在10月1日前收获。甘薯收获时要做到“三轻”“五防”。“三轻”即轻刨、轻运、轻入窖,“五防”即防霜冻、防雨淋、防过夜、防碰伤、防病害。
八、安全储藏
1.贮藏方法。甘薯贮藏方法很多,有大屋窖、“非”字和“半非”字型发卷窖、简单的深井窖、浅棚窖、崖头窖和炕下窖。
2.贮藏条件。主要是掌握好甘薯贮藏期的温度和湿度。甘薯贮藏期温度应为10~15℃。温度过低,低于9℃易受冷害,温度过高在15℃以上易发芽影响贮藏。甘薯贮藏最适宜温度为11~12℃。甘薯贮藏湿度一般保持在85%~90%。湿度过大,病菌繁殖快,薯块易腐烂;湿度过小,薯块水分丧失多,影响薯块的品质和发芽能力。
3.薯窖消毒。药剂处理方法很多,如硫磺熏蒸、福尔马林消毒、硫酸铜、多菌灵喷洒消毒等。对黑斑病菌及其它杂菌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贮藏期的管理。甘薯贮藏期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管理。(1)前期管理。入窖20~30天为前期。此期有加温条件的窖,可进行高温处理,以防止黑斑病和软腐病危害。但此期窖内温度较高,薯块因呼吸作用旺盛也产生高温,因此这阶段应做好薯窖的通风降温工作,使温度平稳下降,减少闷窖和病害的发生。(2)中期管理。以保温为主,此期为入窖1个月至次年立春前。这阶段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不管哪种贮藏方式,窖温都应保持10~13℃。低于10℃要采取加温措施。(3)后期管理。立春以后为后期,气温逐渐回升,但窖温仍应维持在10~13℃,晴天可适当打开窖门、气孔通风换气。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寒暖不定,气温波动大,仍需窖温稳定,要定期检查,严防冷害。
辽宁省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应用率,夯实全年丰产丰收基础,特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参照《2022年辽宁省农作优良品种推介名录》,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选用生育期适宜、成熟一致性好、果柄韧性强、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优质、多抗品种。如出口型品种阜花17、青花6号(308)、花育23、玉宝308等,高油品种阜花30、花育34、豫花37等,高油酸品种阜花22、阜花27、花育961、冀花16、冀花18、为农花1号等。
2.脱壳与精选。有条件的尽量手工剥壳,用种量大的采用机械脱壳。剥壳后剔除特大、特小、发霉、发芽、破碎的种子,选大小整齐一致、饱满度好、无损伤、色泽鲜艳、无裂痕、无油斑的一级种仁作种子。如果种子不够,可单独种植二级种子。
3.种子包衣。依据当地的土壤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适宜的耐低温种衣剂,如先正达迈舒平、高巧+卫福、苗苗亲等,播种前1周包衣。
二、选地整地
1.地块选择。选择不重茬、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砂质壤土,土壤PH值6.5左右。多年种植花生的连作地块因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每亩施用生石灰8~10千克或益土硅肥20千克。
2.整地。播种前深中耕,及时耙耢,达到“深、平、绒”。最好2~3年深翻1次,深度25~35厘米。风沙土最好在5月初大风过后,播前1~2天或当天机械旋耕灭茬起垄播种,然后镇压。
三、轮作倒茬
花生重茬1年减产5%~10%,重茬2年减产10%~20%,重茬3年减产30%左右,以后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科学的倒茬方式是:花生—玉米—薯类、花生—高粱—谷子、花生—玉米—蔬菜(忌白菜)。
四、肥料选择
建议整地前亩撒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应选择硫酸钾型复合肥,每亩30~50千克;也可自己配肥,亩施磷酸二铵15~17.5千克、尿素5千克、硫酸钾7.5千克,或者亩施三元复合肥30千克、微生物肥或有机肥20千克。切忌使用氯化钾型复合肥。
五、适时播种
当地5日内5厘米耕层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高油酸品种要15℃以上)、土壤相对含水量60%时,即可播种。一般年份播种时间是5月10~15日。下雨当天气温低、湿度大,最好不播种。播种深度2~3厘米,风沙土可以3~4厘米左右。覆膜花生播种时间提前5~7天。亩播种密度1.8~2万株左右。
六、种植模式
依据辽宁生态类型和气候特征,北部(彰武、康平、法库、昌图)花生种植区积温较低、风沙相对较大、降水量相对较大,技术模式以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或小垄花生玉米带状间/轮作为主;中西部(阜蒙、义县、黑山、北镇)花生种植区,土壤肥力较差、积温中等、降雨相对少,种植模式以大垄双行双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平地)或垄上双行交错单粒小垄密植(山地)为主;西南(兴城、绥中)花生种植区,积温较高、降水少、无霜期长,种植模式以大垄双行双粒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平地)或垄上双行交错单粒小垄密植(山地)为主。
七、田间管理
1.杂草防治。依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如苗前除草剂:金都尔二、51%封光(38%乙草胺+13%扑草净)、封草净(90%乙草胺+70%扑·乙+50%丙炔氟草胺)、90%禾耐斯乙草胺乳油等;苗后除草剂:精喹禾灵+苯达松+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吡氟氯禾灵(盖草能)、乙羧氟草醚、灭草松等。
2.病虫害绿色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原则。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利用黑光灯、黄蓝板、性诱剂与高效低毒药剂结合。6月20~30日进行第一次防治,可以采用吡唑醚菌酯+尿素+微量元素+吡虫啉+福戈,防病、防蚜虫、促多开花、提高有效花率;7月15~25日第二次防治,可用美甜(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康宽+尿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防病,防棉铃虫、造桥虫、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促结果,防早衰;第三次防治时期为8月10~20日,可用美甜(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康宽+尿素+磷酸二氢钾+壮饱安,防病、防虫,防早衰,促成熟和荚果饱满。病虫害严重的地块依据实际情况防治。
3.适时控旺。下针后期至结荚初期或株高35~40厘米时,可用壮饱安粉剂每亩20克随药剂喷施;植株过于徒长,用量可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30克;或施用两次,在下针期开始每亩施用10~15克,间隔15天再每亩施用20克;干旱或旱薄地可适当减少用量,以每亩10~15克为宜。
八、适时收获
一般收获时间以植株呈现衰老状态,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渐脱落,茎枝转黄绿色;果壳硬化,网纹相当清晰,果壳内侧乳白色稍带黑色,种仁皮薄光滑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荚果饱果率达65%~75%。
不论是机械收获还是人工收获,收割后最好2行合并成1行或者6行合并成1行,根部向阳,晒3~5天后即可摘果。机械摘果时,荚果含水量最好在20%左右,避免过干造成机械震荡损伤,虽荚果外观完好,但籽仁破碎或者发芽率低。
九、安全贮藏
自然晒干后,荚果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籽仁8%左右,避免冬季贮藏时温度过低遭受冻害,尤其是高油酸花生更要严格控制入库含水量;库房要通风良好,忌潮湿。
原文链接:http://nync.ln.gov.cn/zwgk/zdgkwj/202204/t20220411_45386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