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政务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殖安全

从战略全局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时间:2022-05-01 10:38:28 作者:admin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将粮食安全列为国之大者,“十四五”规划首次将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首次将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首次明确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联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只有稳住国内粮食生产供给基本盘,才能“端牢中国饭碗”,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着重强调,要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从各方面提出努力措施,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新挑战

  根据联合国农粮组织《2021年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估计,2020 年世界上共有7.2亿至8.11亿人面临饥饿,近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在多种主要因素的作用下,世界已无法实现到2030年消除饥饿和一切形式营养不良的目标。国际有关组织发布的2022年风险报告:预计未来十年,人类将迎来频频不断的极端天气、多种生物濒临灭绝且生态系统面临崩溃。近期中科院发布全球首份2021年海洋变暖报告:2021年全球海洋温度普遍升高且南大洋、地中海等海域均创下历史纪录,这些现象都将引发更大的灾难。未来十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尤其严峻。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界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俄乌战争引发的一系列全球通胀、全球供应链断裂、中欧政治动荡、金融危机、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隐患风险加大,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加之近年来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全球粮食安全风险进一步上升,世界多国的粮食安全正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

  2022是非常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新时代的序幕年,将奠定未来5—10年的重要基础。虽然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在高基数上增加了267亿斤,同比增长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持续向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多重挑战:不确定性的自然灾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污染等各类资源与环境约束;人口基数大、城镇化率提高等造成的需求刚性增长;粮食能源化和金融化趋势加剧了粮价波动。从长期趋势看,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加之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必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安全已过关了,要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

  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立足战略全局从五个方面发力,并注重节约粮食。

  一是耕地面积稳增提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粮食产量增长的背后是耕地资源的密集使用和耕地质量的退化。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耕地用途管制。

  树立大食物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通过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落实,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二是攻关种子芯片。“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要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生物育种产业化等方面下苦功、务实功,打牢种业基础,守护安全底线,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同时扶优企业强化骨干技术创新力量,推动品种创新。另一方面,种质资源保护是基础,供种安全是底线。贯彻落实种子法,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激励种业原始创新,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保障农民利益。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其根本要求是提高农粮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

  “藏粮于民”,劳动是财富之父,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由于工业和农业的收入差距以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较效益差距,农村人口老龄化和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不足。而农民种粮积极性与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紧密相连,极大影响着我国粮食的稳定供给。

  粮食生产需要 “两个积极性”,既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又要让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有积极性。一方面,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进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让农民务农种粮有钱赚;同时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尽一切可能吸引农村劳动力要素回流,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作及田间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义务和责任,建立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共同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机制。

  与此同时也要改革农业生产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四是改善宏观调控。要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其根本要求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平衡与稳定能力,国家宏观调控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稳定器”与“压舱石”。

  “藏粮于国”。粮食安全是具有特殊自然属性的公共物品,保障粮食安全是各国政府的职责和义务。粮食储备是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粮食安全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流通、消费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压舱石。要进一步完善储备粮规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夯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完善储备粮应急动用预案,强化储备粮的管理和调控,建立健全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机制,确保储备粮数量实、质量好、管得住、调得动、用得上,加强仓储流通设施建设,增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能力。同时,要择优确定一批信誉度高、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纳入粮食市场调控体系。健全产销合作机制,鼓励产销区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互惠互利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密切监测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超前研判市场变化趋势,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要支持企业走出去。其根本要求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好国际市场重在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立多双边共赢的粮食合作机制,让各方有动力共同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一方面,要主动布局国际粮食安全供应链建设,抓住粮食国际供应链的核心要素,增强供应链的可靠性,同时推动农产品进口国别和品种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参与全球粮食公共机构管理、相关标准和贸易规则制定、推动与第三世界的农业科技合作、强化农业技术和服务输出、提供全球粮食安全公共产品等,成为国际粮食体系的推动者和建设者,更好地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中国贡献。深入融合参与全球粮食产业链的构建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加强多边关系维护,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并展示大国形象,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

  六是注重粮食节约。总书记多次提到“餐饮浪费”问题。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强节约粮食工作,狠刹浪费之风,从餐桌抓起、从每个人做起,树立节约观。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导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新风尚。既要吃得丰富多样,又要吃得适度适量,是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美德的尊崇。对粮食而言,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开源节流”,都是在加重安全的砝码、安心的保障。

  坚持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树立全局和战略思维。需要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看问题,以底线思维育新机。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所谓大历史观,就是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做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作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坚持大历史观,关键在于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工作最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始终从政治上、战略上、全局上对待粮食问题,自觉从统筹两个大局的高度看待粮食工作,从战略全局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ncpzl/202204/t20220415_82912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养殖政务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养殖政务网 yz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0

联系电话:010-57744786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