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政务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实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

时间:2022-05-01 12:16:17 作者:admin

4月21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由省农业农村厅主要负责同志主发布,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图片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省新闻办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全方位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今天是乡村振兴专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省委“1+1+9”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梅其洁先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安建光先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刘正让先生,省生态环境厅核安全总工程师李智广先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贾绍明先生。

  现在,有请顾幸伟先生介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情况。

图片

  顾幸伟: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和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盘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全省“1+1+9”工作部署,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真心实意地谋、真金白银地投、真刀真枪地干,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产业加速发展,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转变,乡村治理得到全面加强,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上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掀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乡村振兴考核办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疫情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消费扶贫等多项经验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具体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局面总体形成。持续加强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高规格成立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建立实施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涉农县(市、区)制度,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长均分工负责“三农”相关工作,分别挂点联系一个地市和一个涉农县(市、区)。突出比学促干的发动机制,创新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大擂台”“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科技特派员”“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选派驻镇工作队伍1.3万多人、发动各类企业1.2万个,全省上下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二是农民脱贫致富势头持续增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内外“两个战场”,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累计投入1600多亿元,现行标准下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坚决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政治任务,帮助桂川黔滇4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施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历史性缩小至2.5以下。

  三是乡村产业振兴跑出加速度。在全国率先将抓农业的方式从过去抓生产向抓生产、市场、流通、消费等全产业链转变,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向多元化高质化发展转型。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摆在首位,粮食年均产量超过1200万吨,实现粮食面积、产量、单产连续三年“三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由2017年的5969亿元、3712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8369亿元、5169亿元。2021年农业总产值和增速均创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全国率先搭建“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大比武”竞技融智平台,白羽肉鸡种源实现国内零的突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1.3%。创建了18个国家级、23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全国首创“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利用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网络节+云展会”模式等推动农产品卖往全国、销往全球。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快向标准化、品牌化、食品化转型,广东预制菜引领了消费潮流,成了新兴增长热点,数字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四是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农村补短板“九大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率由2017年的62%提升至99.8%以上,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5%以上,生活垃圾“村、镇、县”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行政村集中供水基本全覆盖,通乡镇和行政村路面硬化、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农村5G、4G基站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行政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乡村建设加速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建成5条省际廊道乡村风貌带、200多条美丽乡村风貌带、570余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推动美丽乡村加快释放出“美丽经济”。

  五是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实施基层党建行动计划和“头雁”工程,深入推进基层正风反腐,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4090名,村办公经费实现村级组织省级补贴全覆盖,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乡村治理“百镇千村”与文明镇村、民主法治示范村联创联建,全省超过90%县(市、区)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持续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移风易俗,创新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实践,全省行政村村规民约修订完成率达100%,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万个,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4万支,95.09%的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强化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农村疫情防控,农村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六是农业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扎实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积极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构建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政银保担基企”金融支农格局,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不断加大。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创建稳步推进,清远和佛山三水等地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经过全省上下努力,我省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仍然是最大的短板,全省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接续用力完成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谢谢顾幸伟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广东这些年来深入实施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这些民生工程对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何帮助?谢谢。

图片

  刘正让: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召开全省三项工程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会,出台《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以技能培训“小切口”带动乡村发展“大变化”,在稳定就业大局、农民致富增收、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拓宽了乡村就业天地。三项工程累计培训797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47万人次。技工院校80%学生来自农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梅州玉水村大力开展烹饪培训,让村民“放下挖煤铲,掌起炒菜勺”,“煤炭村”蝶变“厨师村”。肇庆广宁有5.5万名粤菜师傅走向全国,带动全县近10万人就业创业。广东就业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三项工程”功不可没。   

  二是提升了农民技能水平。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技师学院实现地市全覆盖。实施“乡村工匠”工程,创新实施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累计培训乡村工匠8.2万人次。连续参加三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承办全国首届技能大赛,连续举办两届省技能大赛、四届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首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首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涌现出世赛标兵、粤菜名厨、家政好手、文化技工等技能人才品牌,全省技能人才达1762万,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

  三是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聚焦富民兴村、产业协同,推动粤菜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贯通农产品供应链,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发布广东“预制菜十条”,打造“粤菜师傅”大师预制菜品牌,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61条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打造587个乡村旅游粤菜美食点,评选出10个“粤菜师傅名村”,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南粤家政”促进家政服务业大发展,全省家政企业2.68万家、从业人员超127万人,涌现出“德庆管家”“丹霞月嫂”等家政特色品牌。

  四是创造了富民广东模式。在实施三项工程过程中,广东丰富发展了“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了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了培训促进就业、就业带动创业、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良好效应,创新形成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富民模式。同时,我们将三项工程导入省际帮扶协作和对口支援,在广西、贵州设立“南粤家政”服务网点,指导西藏林芝开发“粤林幸福菜谱”,帮扶西藏林芝、新疆喀什技师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广东三项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富民兴农、助推乡村振兴得到国家相关部门高度肯定,也为兄弟省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借鉴,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的金字招牌。谢谢。

  中央电视总台记者:请教顾厅,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我们从哪些工作可以体现粮食安全担当?谢谢。

图片

  顾幸伟: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如何保护好粮食安全,对于广东来讲是一个重大挑战,对于全国来讲,有特殊的意义。

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国之大者,狠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全面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面积、产量、单产“三增”,在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优秀等次。这是过去。新的一年开始了,党中央有一个重大的调整,就是粮食安全的考核要党政同责,对于我们来讲,更加有挑战。为了打好这一仗,我们重点要打好六张牌:

  一是打好党政同责牌。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粮食生产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硬任务,全面压实粮食生产政治责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议研究粮食生产工作,深入生产一线调研粮食生产。省级制定年度粮食生产行动方案,逐级分解下达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压实了各级党委、政府粮食生产责任。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粮食生产任务。

  二是打好种业翻身牌,这就是保良种。出台《广东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主要农作物育种创新。广东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也是最主要口粮。广东丝苗米是优质籼稻最具特色的代表。以前,由于丝苗米品质好但产量较低,制约了优质稻发展。近年来,我省通过育种创新,培育了一批优质高产丝苗米品种,品质媲美或超过泰国香米,突破了“优质难高产”瓶颈。

  三是打好耕地保护牌,这就是保面积。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将其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来抓实抓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519万亩。在全国率先利用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对15亩以上疑似撂荒耕地开展实地核查,2021年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85.89万亩。

  四是打好惠农政策牌,这就是保投入。落实惠农补贴政策,2022年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5.1469亿元,下发中央财政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3.7565亿元,降低农民因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同时,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保险,探索完全成本保险,部分市县还对粮食生产特别是适度规模生产增加补贴,全方位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

  五是打好科技支撑牌,这就是保科技,我们藏粮于技。组建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借助农业技术服务驿站和乡土专家队伍,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线上线下咨询培训,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水稻良种良法示范推广。我省近年创造了华南双季超级稻亩产1537.8公斤世界纪录,双季香稻亩产1367.3公斤世界纪录,并具备了大面积双季优质丝苗水稻亩产超900公斤平衡生产的能力,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六是打好产业提升牌,这就是保效益,让农民种粮有钱赚。通过社会化服务生产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建设1个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28个丝苗米特色产业园,276个丝苗米专业镇村,促进粮食产业全链条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打造“广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广东丝苗米团体标准14项,并覆盖了全产业链条,营造了“南有丝苗、北有五常”的优质稻米市场效应,让种粮农民有收益、多收益,消费者有口福。谢谢!

  中新社记者:我们知道,科技力量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问广东在科技助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图片

  安建光: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广东省科技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我省大力部署农业农村全链条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农村关键技术攻关,大力保障优质种源,研制智慧高效、生态绿色的农业生产技术,强化现代农业装备支撑,提升食品营养与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如培育出特早熟荔枝新品种“早荔一号”、晚熟优质品种“红脆糯”和“玲珑”等,将同一产区的荔枝产季延长了40天;选育的杂交黑皮冬瓜品种推广面积位居全国第一;选育集成“高抗枯萎病+优异加工性能”的特色香蕉新品种,填补了我国香蕉粮食和加工用途品种的空白,等等。

  二是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培育壮大。我省立足地域特色,创建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创新资源在农业农村一线落地。全省共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8家,其中包含国家级9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基本覆盖主要涉农县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万余项,培训技术人员、职业农民等近360万人次;全省共有省级“星创天地”196家,其中国家级有62家,累计培训创新创业人才9.46万人次,孵化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6079家;建有台山、廉江、四会3个国家创新型县(市),打造了县域全产业链农业科技创新广东样板。

  三是科技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不断优化提升。我省大力构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有效供给。探索并推广了“技物合作”“技术托管”“线上服务+线下推广”等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培育了一批有实力、可持续的科技促进乡村振兴特色产品,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创新性探索农村科技特派员参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新机制,当前,我们根据乡村对科技特派员的需求,总共选派了902个团队、2815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参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实现600个重点帮扶镇、301个巩固提升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请文旅厅的领导介绍一下我省在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谢谢。

图片

  梅其洁:2018年我们省文旅厅成立以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文化和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我们集中在五个领域:首先,在前期精准扶贫的基础上,把原来乡村旅游点推动其成立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目前有50多个;第二,与相关厅局合作,推动乡村旅游的业态多元化,比如说我们与农业农村厅的合作,认定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600多个;与林业部门合作,认定了“南粤森林人家”70多家;第三,完善乡村住宿,认定乡村民宿、驿道乡村酒店100多家。第四,发挥乡村传统技艺的优势,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打造乡村手信,打造了热卖的乡村旅游产品;第五,通过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线路,把乡村精品的景点景区串联起来,主要包含几种类型,比如说红色旅游线路、古驿道,还有相关的美食线路,也有研学线路,等等。

  二是在文化方面,主要做了几件事情:首先,完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乡村博物馆、非遗工作坊等,在设施方面予以完善。我们要激活乡村文化的活力,引导村级的文化能人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一方面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同时给到乡村旅游的广大游客丰富的夜生活。总之,从文化和旅游方面双重发力,使村民的钱包更鼓,游客玩得更加开心。

借这个机会做一下推广,五一假期快到了,希望广大旅游爱好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到广东乡村走一走、看一看,领略“粤美乡村”的独特魅力。如果各位媒体想了解得更多,可以到我们官网了解相关情况,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采访线索。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土壤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基础,广东如何守护好广袤土地的土壤,打好“净土保卫战”?谢谢。

图片

  李智广: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为总体思路,以让老百姓“吃的放心”“住得安心”为工作目标,以补短板为首要任务,多部门协调联动,打响打好净土保卫战,顺利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90%”任务,初步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一是土壤防治体系逐步构建。建立健全省级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出台1项省级法规,发布9项标准,印发规划或方案10余项,中央和省级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4.3亿,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撑不断强化。

  二是土壤污染家底逐渐摸清。全省3.2万个农用地点位和9963家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查明我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潜在环境风险情况。

  三是农用地分类管理稳步推进。完成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实施分类管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到位率100%,农产品监测达标率90%以上,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四是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严格监管。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依法依规对3000余个地块开展调查,将54个地块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监管和执法,广州、深圳在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监管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五是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不断加强。排查整治重金属行业企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将565家企业列为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明显下降,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成效明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一是加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源头防治行动,开展污染溯源,推进安全利用示范。二是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与执法,组织各地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即住宅、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地块为重点,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严格准入管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活动监管。三是继续开展试点示范。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持续开展典型行业企业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谢谢。

  凤凰网记者:就业是农村之本,关乎社会大局稳定,请问广东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图片

  刘正让:谢谢你的提问。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措施。近年来,我们牢牢抓住就业“牛鼻子”,从就地就近就业、外出就业两个方向发力,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就业稳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我们先后出台3.0版“促进就业九条”、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延续实施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的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比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每吸纳1人给予5000元补贴;对被评定为省级示范性就业帮扶基地的,给予30万元的奖补;对人力资源机构成功介绍外出务工的,按每人400元给予补贴。

  二是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稳定中西部省区脱贫人口在粤就业超过400万人。扎实开展东西部协作,签署粤桂、粤黔劳务协作框架协议,2021年帮扶广西、贵州两省区农村劳动力新增来粤就业33.4万人,其中脱贫人口12.5万人。

  三是持续提升就业技能本领。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工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非接触、供需快速匹配、产销高效衔接等优势,全省开展农村电商各类培训超过11万人次,扶持建设29个农村电商产业园、3100个基层示范站。组织举办系列农村电商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电商从业人数已超过100万人,并呈现快速上升的良好态势。

  四是持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组织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活动,为有需要的务工人员特别是脱贫人口开展“131”服务(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适合的岗位信息、推荐至少1个合适的培训项目)。开展“南粤春暖”在线招聘活动,今年以来全省累计举办网络招聘会1415场、发布岗位170.1万个。加强“村企”“校企”招聘对接,在农村劳动力家门口提供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谢谢。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在过去的五年,广东农村的公路建设情况如何?交通运输是如何助推乡村振兴的,有什么具体的举措?成效如何?谢谢。

图片

  贾绍明:谢谢您的提问。乡村要振兴,农业农村要现代化,农村公路是基础。五年来,全省交通部门持续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全省共新改建农村公路6.3万公里,实现百人以上自然村全面通硬化路,农村公路铺装率达100%,乡镇和建制村实现了100%通客车。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8.36万公里,农村公路密度101.6公里/百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聚焦脱贫攻坚,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工作方案及具体措施,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同时,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村村道硬化建设,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切实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贫困地区奠定了稳定脱贫的坚实基础。截至目前,2277个省定贫困村村道已全面实现路面硬化。去年,我们高质量地完成了545座危桥改造,这些危桥大部分分布我省的粤东、粤西、粤北的贫困地区,为当地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持续加大投入,“四好农村路”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加快建立了以县级公共财政为主、省市支持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落实各级财政加大对“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大对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2020年,全省实现了农村公路砂土路全面“清零”的目标。去年,我们在创新采用建设总承包“交钥匙”工程管理模式,将分散在粤东、粤西、粤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公路危桥分区打包,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取建设总承包单位统一实施改造工程,安全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危桥改造工作任务。今年,我们在全国又率先印发了《广东省农村公路养护预算编制办法》,为各级交通、财政部门编制审核农村公路养护年度预算资金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农村公路管养成效显著。农村公路“三分靠建设、七分靠养护”。我们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适应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符合农村特点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目前,农村公路“路长制”已全面铺开,省、市分别成立农村公路“路长制”领导小组,县域各级构建起“总路长+县、乡、村三级路长”组织体系,实现总路长牵头协调、各路长具体实施、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群众参与监督的良性互动。

  四是加强示范创建,典型引领成效显著。全省先后涌现出一批农村公路促进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动事例。目前,全省共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5个、示范市3个,省级示范县36个、示范市3个,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如广州市增城区紧盯产业发展,坚持做到产业规划发展到哪里,农村公路就连接到哪里,把农村公路与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美丽乡村串联起来,让“小小农村路”托起“乡村振兴大舞台”;惠州市惠阳区积极发展“镇村公交”,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并建设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十四五”期,将着力城乡交通运输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通建制村单车道改双车道公路、危旧桥改造、安全防护工程、通景区园区产业路等经济线路3.4万公里,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和“美丽农村路”建设。到2025年底,全省农村公路三级路比例、双车道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双车道公路。建成“等级更适当、标准更合理、结构更优化、干支更匹配”的农村公路网络,构建城乡交通一体化新格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交通坚实保障。谢谢!  

  主持人邓鸿: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还有需要提问的记者朋友,可以将你们的联系方式给到新闻办的工作人员,我们将为你们进行协调。由于疫情防控,接下来我们也不再安排现场“点对点”采访。再次感谢广东大厦对现场的消毒和杀菌,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积极配合亮健康码和测量体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xwfbh/content/post_39171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养殖政务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养殖政务网 yz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0

联系电话:010-57744786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