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政务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养殖历程

嘉黎县麦地卡乡牛粪燃料加工合作社见闻:黑牛粪变成“金疙瘩”

时间:2022-05-20 02:23:11 作者:admin

  自古以来,捡牛粪、晒牛粪饼就是藏北牧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由于传统的牛粪饼没有经过科学加工,燃烧起来不仅烟大、灰多,而且燃烧速度快,使用效率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取燃料的途径变多,牛粪逐渐淡出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然而,那曲市嘉黎县麦地卡乡的牧民群众对牛粪的热情却有增无减。

  在乡村振兴带动下,借助国家扶贫政策资金的东风,麦地卡乡的干部汇聚民智,将视线集中在不起眼的牛粪上,发展起了“牛粪经济”。

  2017年3月,在麦地卡乡党委班子的带领下,在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麦地卡乡牛粪燃料加工合作社建成投产。合作社由麦地卡乡措董村牧民参与经营,按每车(2.2吨/车)600元的价格向附近的农牧民收购牛粪,生产出来的新型颗粒燃料每吨按1300元的价格出售。

  区别于传统牛粪饼,经过加工生产的牛粪棒自带“科技光环”:通过热压缩技术,传统的牛粪饼变成了新型燃料,具有热能高、燃点低、燃烧时间长等特点,燃烧性能极大改善。同时,经过分离等多个工序后,加工出来的牛粪棒里不仅没有添加任何有害物质,燃烧时间也延长了一倍多,还大大降低了灶灰的产生,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从粗大的牛粪饼变为小巧的牛粪棒,输送、储存、交易也极为方便。

  “合作社成立不到半年,销售量便达到3000吨。”作为合作社负责人之一的顿珠表示,“到目前,合作社牛粪加工总收入56万余元,纯利润22万余元。”如今,在当地牧民眼里,牛粪不再是单纯的生活资料,而是帮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生产资料,是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从没想到有一天牛圈里的牛粪可以变成钱。”牛粪燃料加工合作社成立后,牧民美杰成了合作社的员工。在这里,他每天有100元的现金收入。

  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添置加工设备,完善生产工具,并专门生产了印有商标的包装袋与包装盒,将加工、生产、销售、管理统一起来,形成品牌效应。“以后,我们要继续做好‘牛粪经济’,让农牧民群众的腰包更鼓,让我们的环境更美!”顿珠表示。

  (记者 王莉 胡荣国 扎巴旺青 谢伟 杨小娟 朱楠 王晓莉)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sn/202205/t20220517_2988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养殖政务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养殖政务网 yz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0

联系电话:010-57744786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