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深入推动农田地膜治理 积极探索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西南模式”
时间:2023-04-15 16:41:40 作者:admin
近年来,四川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导向,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和制定的目标,切实加强农膜科学使用指导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保驾护航。 一、系统谋划,搭建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 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的要求,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生态环境党政同责考核、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压紧压实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责任。按照《农用薄膜管理办法》要求,对标农业农村部下达的到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的目标,牵头编制《关于加强农用薄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回收体系基本建立,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的目标。出台《农用薄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工作要点》,编制《2022年四川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具体目标,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 二、高效推进,积极探索地膜治理“西南模式” 一是项目化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针对水稻、玉米、水果、蔬菜、烟草等主要覆膜作物,支持推广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降低农民使用成本,提高农民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积极性。开展地膜覆盖适宜性评价,强化地膜源头减量,推广地膜高效科学覆盖技术,通过推动抗旱品种选育、种植结构调整、一膜多用、改进覆盖等方式,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使用强度,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配合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把农膜作为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加强农资监管,对制售不合格农膜的生产者、经营者依法进行查处,有效减少或杜绝超薄、低强度、易破碎的不合格地膜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指导农户科学选用农膜。 二是健全科学高效回收利用体系。立足提升地膜厚度、强度以及机械化捡拾比例的要求,大力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在丘陵、山区等不适合机械化捡拾的地区,探索公益性岗位人工捡拾机制;逐步构建以旧换新、经营主体上交、第三方机构回收等多元化回收机制,健全废旧地膜回收网络体系,提升地膜资源化再利用能力。鼓励有条件地区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废旧地膜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将先进适用的地膜回收利用机具按程序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并将地膜回收作为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必须环节,有效调动回收利用积极性,全面推进机械化回收。 三是积极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模块实施方案》要求,为建立长期有效、连续稳定的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监测网络,严格按照监测工作实施要求,配合湖南农大在我省8个县(市、区)设立20个国控监测点,连续四年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评估主要覆膜种植区域的地膜污染程度,为加强地膜残留污染的监管、防控及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监测结果来看,20个国控点农田地膜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整体污染风险不高。 二、强化支撑,多方施策促进源头减量 一是围绕减量替代减少农膜用量。依托部、省级粮油高产高效创建、集中育秧、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等项目,推广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旱地新两熟耕作模式、水稻集中育秧、水稻直播、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等农膜减量使用的实用技术,据测算,累计减少农膜用量2300万公斤以上。 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强科研生产,促进解决技术难点、突破产品堵点,提高地膜技术、产品和设施装备的质量水平。与科技、经信等部门密切协作,加大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所需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以及地膜覆盖有关配套农艺技术科技攻关力度。加强地膜原材料、加工工艺和设备等方面创新研究,提升地膜耐老化、增温保墒等性能,提高产品性价比。加快高效适用的地膜机械化回收机具工程化攻关,积极申报中央相关政策渠道资金,支持地膜综合利用装备突破。 三是扩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培训。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组织市、县农业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大力宣传讲解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和回收再利用的好处,指导广大农民科学使用农膜,使农民充分认识农膜残留的严重危害,树立主动回收残膜保护耕地的意识,自觉捡拾农田废旧农膜,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参与防治“白色污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营造抓好废旧农膜污染防控的良好工作氛围。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26/2023/4/12/ebcbf1eaf7c3477f8fac573445fffcfe.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