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能再上千亿斤台阶的压力和潜力
时间:2023-05-21 02:48:08 作者:admin
近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粮食供应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再创历史新高,产量达68653万吨,单产继续保持在每公顷5.8吨的水平。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制定粮食产能的新目标,目的就是要立足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高粮食体系韧性,支撑宏观经济大盘稳定向前。
2004年至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3次千亿斤产能提升。从各品种增产贡献来看,主要来自三大主粮。同时,粮食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黑龙江、河南、山东为我国粮食产出前三甲省份且产量占比逐年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和双季晚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玉米产量波动较大,粮食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自给率逐步下降。
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特征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压力和风险。首先,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气候资源丰裕度与利用率反向失衡,加剧了土地、水资源约束。其次,粮食生产化肥、农药投入量的绝对数量增长趋势得到控制,但过量施用没有明显改善,人工费用占比高、上涨快,种粮收益低。值得注意的是,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主要依靠育种、肥料、机械、农药等可物化技术要素,即技术进步“单驱动”模式,要素配置效率没有明显改观。财政支农的效率逐渐减弱,各级政府在经济新常态时期面临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不容忽视,节本增效是当前粮食产能增长的前提条件。
在粮食产能再上千亿斤台阶较以往难度更大的客观情况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表明了我国守好三农基本盘,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的信心和决心。未来粮食增产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技服结合、技物结合的全过程保姆式社会化服务,实现生产环节规模化和集约化,最大限度提高机械设备、技术、组织等要素配置效率,这是生产层面的基础性突破。二是以种业攻关、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为核心的科技支撑粮食增产体系已经形成,相应的科研平台和协同开发机制稳步推进,将保障粮食科技水平持续进步,为产能增长全局性突破创造条件。三是推进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粮食产品的规范化生产,保障粮食产品优质优价,保障粮农生产积极性。总的来说,粮食产能再上千亿斤台阶总体依然乐观,科技、机制和模式的作用将愈加凸显。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snywx/202305/t20230515_293375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