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暨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在宣汉举行 鸭池村里 土地托管解了种地之忧
时间:2023-06-23 17:50:38 作者:admin
鸭池村土地托管示范基地。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文/图 6月13日,达州市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秧苗已经返青,环沟内灌满了水,不时能见到些许鱼儿。 作为典型的盆周山区,田块小而散、农户单独作战、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制约当地农业发展,这也是四川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当天,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暨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在此召开,记者随与会嘉宾一同走进这个位于川东北地区的山村,探寻当地的种地之路。 农户当“地主” 托管双方都受益 今年四十多岁的赵旭毅是鸭池村少有的“年轻人”。据他介绍,由于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的5亩地成了“操心事”。“父母年纪大,种不动了,难道让它撂荒?”子女也劝说:“为了5亩地,天天守在家里不如外出打工划算。” 赵旭毅的情况并非个例,与他同村的不少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那么一点地,不种浪费了,种了不划算。”村民反映。 鸭池村属盆周山区,村里的田块多数属于小而散类型,不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因而“单打独斗”的农户较多,农业生产效率低、收益差。 但“全程土地托管”这一生产经营模式,让当地迎来转机。 “现在土地托管出去了,机耕、机种、机收等都有人提供统一服务。”赵旭毅现在没了种地之忧。 全程土地托管是什么,在鸭池村是如何开展的? “我们按照每年700元/亩向合作社支付托管费用,他们承诺返还每年800斤/亩干稻谷的保底收入,年终统一结算,超出部分按比例再分配。”赵旭毅对“土地托管”这一模式十分认可:“完全不用操心,从生产到销售,全部交给合作社处理,多的粮食自己吃或者卖掉,非常划算!”赵旭毅说自己不知不觉就当起了“地主”。 “真金白银” 为土地保障提供支持 宣汉县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军常年扎根三农一线。从前的他为自己种地,后来他开始帮别人种地,并发展成了一门“生意”,赵旭毅就是他的“客户”之一。 “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多,不少田地荒着也是荒着,干脆就给我种了。”袁军介绍,自2014年起,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鸭池村田块小而散的面貌得以改变,土地托管的规模化发展因此迎来了契机。 另一方面,为吸引专合社等农业生产组织将全县地块多、面积小、分布散、无人种的耕地托管起来,宣汉拿出了“真金白银”。 “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门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购置农机,按照上级补贴额的一半再给予奖补,补贴叠加最高可达农机售价的 50%。另外针对贷款、服务面积也有相应补贴。”宣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鸭池村有83户农户采取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1055家农户接受“订单托管服务”(部分生产环节托管,如插秧、收割等)全村农田托管面积达300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的60%。 宣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谭婉秋介绍,自2019年起宣汉大力推广土地托管这一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达5万亩以上。“未来将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标准农田改造等,为土地托管扩面增效提供保障。”谭婉秋说。 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全省行动中,农业生产“大托管”被列为重点工程。 据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自2017年起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最开始只针对田间生产环节,对经营主体进行补助,后来我们根据省情探索育秧、烘干、秸秆还田等生产环节的托管服务。”前述负责人介绍,以绵阳、遂宁等地为例,不少地方将“土地托管”作为整治撂荒地的重要抓手,经多年发展,现在四川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已超过4000万亩次。 “经过调研,未来四川农业生产托管会更加普及。”前述负责人表示。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3/6/15/6fe538f9ed0c4005b234f669e04f901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积极应对全力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
下一篇:人工智能是智慧农业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