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张家川 产业兴牛羊壮乡村美
时间:2021-03-10 17:44:22 作者:admin
今年受疫情影响,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连五乡贠家村的马而曼没有外出务工,就在本村的建国种植养殖合作社从事养殖工作。他之所以选择就近打工,还有一个因素是他在合作社认购了两头基础母牛,既能通过打工挣钱,还可以分到红利。
“2018年我用扶贫贷款入股1.2万元认购了两头母牛,由合作社代养,每年给我分红1000元;在合作社打工,既有一份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马而曼说,在建国种植养殖合作社和他一样认购基础母牛的贫困户有24户,由合作社代养母牛,既解决了贫困户没有条件养牛的问题,也降低了养殖风险。
贠家村建国种植养殖合作社去年通过繁育、贩运,共出栏300多头牛,带动了周边138户农户发展养殖业。而梁山镇唐刘村玉钧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则采取育肥、贩运、屠宰为一体的运营模式,每年出栏500多头牛,带动周边2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户达20多户,带动5-1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户40多户,许多村民依靠养牛摆脱贫困。
马鹿镇依托当地丰富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初夏季节,养殖户将牛马纷纷赶上山坡草场放养,深秋季节才收回圈养。当地养殖大户马义思麻有牛和马各360多头(匹),羊1200多只,他说:“放牧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我每年仅放牧一项节省草料钱接近60万。”
养殖业的发展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促进了当地饲草种植业的发展,今年仅饲草玉米种植面积就达到一万多亩,提高了土地收益。马鹿镇党委副书记付宝宏告诉记者:“全镇马、牛、羊的饲养量均在1.2万头(只、匹)以上,今年饲草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一半。”
如果说畜牧养殖业是张家川县的主导产业,那么,种植业则是夯实脱贫基础的基石。梁山镇在阳洼村等适宜苹果生产的区域,采取项目支持的方式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鼓励和扶持两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发展高标准苹果园,以“薪金+股金+租金”的方式带动了167户贫困户,将他们紧紧联系到产业链上。大阳镇则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全镇发展黄芪等中药材种植面积4000多亩,带动其他乡镇分散种植2000多亩,带动贫困户1000多户。
张家川县是陇东南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定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以来,张家川县坚持项目到户精准扶持,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强化产业扶贫支撑,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脱贫。2017年以来,张家川共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84亿元,为群众办实事5794项。其中累计投入到户产业扶贫资金4.56亿元,发放各类产业贷款资金1.5亿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培育农牧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7家,扶持贫困户购进基础母牛2.42万头、羊4.67万只。今年一季度全县牛羊饲养量达48.74万头(只),发展乌龙头等林果业10万余亩。
这些措施有力地夯实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政策资金项目基础。现在,张家川县人民群众过上了从“吃饱”到“吃好”,从“破窑洞、土坯房”到“新农村、小洋楼”,从“小路、土路”到“硬化路、柏油路”的幸福生活。农村群众住房全部达到B级以上安全住房标准,农村集中供水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96.4%。行政村通水泥路率达100%,宽带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
“截至2019年底,张家川县累计减贫11.18万人,14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3.79%降至0.92%,下降32.87个百分点,2020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整县脱贫摘帽退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长马筱宁说,“今年,我们将紧盯全县剩余738户2789人贫困人口,凝心聚力挂牌作战,较真碰硬整改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原文链接:http://nync.gansu.gov.cn/apps/site/site/issue/cyfp/fpxx/2020/06/01/159100113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