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养殖政务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清明

时间:2024-04-06 00:16:46 作者:admin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是冬至后的第105天,也是春分后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处于黄经15度之时,清明节气到来。一般为4月4-6日。2024年清明交节时间为4月4日15:02:03,甲辰年二月二十六。俗语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节气到来,黄河流域早春时节乍暖还寒的现象基本结束,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全国大部分地区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杨柳垂丝,绿草如茵,满眼春意,人们纷纷外出踏青赏花。《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清明,叁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叁月节。”《群芳谱》云:“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明白也。”余世存先生认为,清明节在节卦的时空内,节卦时空的“象辞”为“泽上有水,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节气,有风有雨,气温上升,万物被雨水洗过,呈现出一遍晴朗明净的状态。《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气清景明,春风和煦,一年之中最好的“四月天”到来了。

  图片.png

  清明有三侯。“初候,桐始华。”桐树开始开花。“二候,田鼠化为鴽。”鴽就是鹌鹑。《群芳谱》云:“鼠阴数,鴽阳数,阳气盛,故阴为阳所化也。”大概是清明节气前后,田鼠突然不见了,田野中的鹌鹑增多了,故古人认为鹌鹑是田鼠变的。实际上可能是田鼠惧怕清明的雨水,故钻到洞中躲避。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的局限。“三候,虹始见。”雨后可以看到彩虹了。《礼记·月令》记载了四种物候现象:“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萍始生。”浮萍也开始生长了。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农谚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此时,黄河流域陆续进入春耕春种的大忙季节。“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越冬作物如冬小麦,到了清明应该浇水、施肥了,否则很难有个好收成。新世纪以来,棉花种植转移到西北地区,黄淮海地区的棉花种植越来越少,此时应该是这一地区种棉的最佳时节。“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清明过后,旱作作物进入了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住上天给予的好天气进行抢播。东北地区的春小麦开始播种,“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多种果树进入了花期管理的关键时期,北方地区尤其要注重浇水、施肥,促进果树生长。

  清明也是和节日合一的节气,又称“寒食节”,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是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满、壮、苗、瑶、赫哲、土家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风俗,到了汉代已有明确的清明节气记载。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云:“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自清明节气(不是节日)时开始准备养蚕。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传说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据记载,介子推协助晋文公回国继位后功成身退,在绵山隐居并奉养老母。晋文公寻而不见,令人放火烧山,原意用火逼介子推现身,但介子推宁死不现身,最后和母亲被烧死在绵山。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这天全国不许生明火做饭,是为寒食节。绵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亦名绵上,后因介子推的故事又称介山。《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飞燕,柳条穿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荆楚地区亦有寒食之俗。《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焚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居然喝大麦粥,这个习俗很奇特。《岁时广记》记载:“……今谓之禁烟节是也,又谓之百五节。”《岁时广记》转引《岁时杂记》曰:“清明节在寒食第三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寒食第三节,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说明古时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实际上,明确记载清明为节日的是唐代,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时年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据《酉阳杂俎》记载,寒食节这一天,唐中宗贴彩逑和绣草宣台。后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与清明合二为一,清明节那天既寒食又扫墓,后更注重扫墓。《岁时杂记》为南宋时期作品,据此可以推测二者合一应该在南宋之后。但中国之大,古时的信息又不像今天这样灵通,也可能其他地区已经合并了,而作者所在地区没有合并。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确定每年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从2008年起,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后,改为三天(加上调休的公休日)。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扫墓的习俗也不尽相同。民间的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和10日前10日后等不同的说法,在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都可以上坟祭祖。这个节气的习俗各地有一定差异,但共同点都是扫墓祭奠先人。为此,我组织我的学生把自己家乡清明扫墓的习俗整理下来,现摘录如下。

  张琛:在我的家乡安徽蚌埠,清明节最有名的活动莫过于蚌埠五河清明庙会。五河清明庙会是淮河流域规模较大、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和充分展现民族精神的庙会。该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具有一百多年传统,每逢清明,五河四里八乡的百姓都汇集到安徽省五河县城,参加一年一度的传统清明盛会。该庙会以祭祀城隍、民间扫墓、祭祖、歌舞、民俗活动、商贸活动为主要内容,既体现了人们向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传承和发展了淮河文化。

  黄斌:我家乡在广东惠州,我们这边清明节去拜山(即扫墓)时对祭品的摆放比较讲究,注意“茶前酒后、左鱼右肉,水果在后”的摆放顺序。祭拜时,家族中最年长长辈负责摆上香烛,家族成员按年龄长幼顺序烧香祈祷。拜山完毕后,家族成员往往要聚食一餐,惠州人称之为“食公尝”,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家族公产。此外,制作和食用清明粄(艾粄)也是客家人在清明时节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习俗之一。如果时间允许,家族成员会亲自到野外采摘艾叶。清明粄有甜有咸,我母亲自制时就喜欢放糖、芝麻作馅,吃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魏广成:我的家乡在山东潍坊,那里的祭祖扫墓仪式一般分为“添土”和“上坟”。“添土”又叫扫墓、培墓、培土、祭扫或修墓。清明节前几天,村委会便将新鲜的土壤运到集体公墓旁,供大家填土使用。清明节当天早上,为人们给故去的先辈修墓培土的日子,有“上林去添土”之说。早上一大早,家庭里的长辈便带着家人领着到自己家祖宗的坟墓上去扫墓。

  文鑫:我的家乡四川在清明节扫墓也叫做“上坟”。首先会在堂屋和屋前空地插上香烛、摆上酒肉和水果,烧纸钱和元宝,接先人回家;然后来到祖先的坟前,把墓地打扫干净,再插上香烛,摆上水果、肉和酒,给逝去的亲人烧去元宝和纸钱,长辈悼念和祈福之后,依次鞠躬作揖,最后放鞭炮结束祭拜。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很多,排在第一的当然是扫墓,其他还有春游、荡秋千、蹴鞠(“老式足球”)、斗鸡等,浙江乌镇等地还有蚕花会等习俗,有迎蚕神、踏白船、舞龙灯、翘高竿等项目,很是热闹。《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契盒,轮毂相望。各携带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清明日摘新柳佩戴,谚云:‘清明不戴柳,来生变成狗。’”《燕京岁时记》云:“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至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今盖师其遗意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云:"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说的是插柳辟邪。唐人段成式著《酉阳杂俎》记载:“寒食日,赐群臣帖彩毬、绣草宣台。”说的是在寒食节这一天,唐中宗要赐给群臣帖彩毬和绣草宣台。前者为彩色的革球,内以毛填充,可以棍击或脚踢以取乐。后者不知何物。《春明岁时琐记》记载:“惟清明日妇女儿童有戴柳者。斯时,柳牙将舒,苞如桑葚,谓之柳苟。谚云:……‘清明不戴柳,死在黄巢手。’盖黄巢造反时,以清明为期、带柳为号,故有是谚也。是日倾城上冢,九门城外,自晨至暮,处处飞灰。其野店荒村,酒食一罄。”可见清明节的习俗很杂,其中祭祖是主要活动,但也夹杂着踏青、蹴鞠、荡秋千等健身活动,其原因是除了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合并,古时还有个节日叫上巳节,在每年的三月三日,主要是青年男女外出踏青、寻求接触的机会。《酉阳杂俎》记载:“三月三日,赐群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说的是每年上巳节,唐中宗要赐给群臣细柳枝遍的帽圈,据说戴上可以防止毒虫叮咬。由于三月三距离清明节很近,二者逐渐合并在一起。于是,清明节的活动就日趋丰富,南方、北方也比较一致。

  蹴鞠这种活动,在北宋很是流行,《水浒传》中的大反派高俅就是蹴鞠高手,连名字也与蹴鞠相关。《水浒传》第二回说道:“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高俅第一次见到还是端王的宋徽宗时,端王也在踢球:“院公引到庭前,高俅看时,见端王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腰系文武双穗绦,把绣龙袍前襟拽扎起,揣在绦儿边。足穿一双嵌金线飞凤靴,三五个小黄门相伴着蹴气球。高俅不敢过去冲撞,立在从人背后伺候。也是高俅合当发迹,时运到来,那个气球腾地起来,端王接个不着,向人丛里直滚到高俅身边。那高俅见气球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整个一部《水浒传》从此开始。

  清明节的食物,当然与寒食有关。《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子推燕”以后慢慢发展成为寒食之一。北方的寒食主要有枣糕、枣饼、麦糕等,南方则主要是糯米糖藕和青团子,后者用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或麦苗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芝麻馅、荠菜馅、杂菜馅甚至肉馅,依主人的口味而定,但如果祭祀用则一般为素馅。清明节气到来,遍地青绿,野菜茂盛,正是吃野菜的好时节,因此,南方北方在清明前后都到田地里挖各种各样的野菜,如荠菜、苦菜等,在四川一带还有一种叫“清明菜”的野菜,大概因为主要生长于这个节气,故命名为菜名。

  清明节外出踏青是自古以来的清明重要习俗之一,据说始之于唐代,宋代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清明时节北宋徽宗年间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人们的活动景象。可能是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时,又有折柳编帽的习俗,即折下春天柔软的柳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既可遮阳,又因柳枝翠绿带有春天的气息。清明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要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对于文人而言,自然要赋诗,流传后世的颇多。下面是几首流传较广的清明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

  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

  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

  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

  遥望江陵一泪流。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

  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

  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

  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

  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

  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

  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

  

  

  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最有名的,当然是杜牧的《清明》了。

  宋人善词,看到每行字数一样多的诗就不顺眼,于是就有人把杜牧的诗改为小令,倒也饶有趣味。下面即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也有人将此诗改为六言诗:

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

  还有人将诗改为三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清代有文人(据说是纪晓岚)将该诗每句删去前两字,成为五绝,而意境并没有变化: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也有很多谚语。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

  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

  涝洼地里种高粱,不怕后期遭水淹

  瓜菜分期来下种,水稻育秧抢时间

  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牲畜配种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

  大力提倡种牧草,种植结构变“三元”

  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

  捕捞大虾好时机,昼夜不离打鱼船。

  家鼠田鼠一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清明响雷头个梅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kpxc0525/20240404/98392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养殖政务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养殖政务网 yz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0904号-170

联系电话:010-57744786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客服QQ: